米蘭·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波希米亞的布爾諾,現在被稱為捷克斯洛伐克。在他的高中時期,他第一次以寫詩的方式展現了他的文學傾向。二戰后,他作為爵士音樂家工作,然后進入大學。在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他學習電影,文學與...
米蘭·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波希米亞的布爾諾,現在被稱為捷克斯洛伐克。在他的高中時期,他第一次以寫詩的方式展現了他的文學傾向。二戰后,他作為爵士音樂家工作,然后進入大學。在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他學習電影,文學與音樂。他后來成為同一學院的電影教授。

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是許多參與天鵝絨革命的知識分子的家鄉就在這個時候,米蘭·昆德拉加入了《利斯蒂》和《文學》等文學雜志的編輯部,和當時的許多捷克知識分子一樣,他也加入了共產黨1948年。兩年后,他因"個人主義傾向"被開除黨籍。后來,他在1956年至1970年間重新入黨14年。整個50年代,昆德拉是一名翻譯家和散文家,同時也是一名舞臺劇的作者。此時,米蘭·昆德拉已經出版了幾卷詩集,但在1953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
可笑的愛是昆德拉在1958年至1960年間寫的短篇小說的集錦他表達了從幽默到哲學的深刻而廣泛的主題昆德拉的第一部小說《笑話》出版于1967年,講述的是斯大林主義。1968年蘇聯入侵后不久,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一個失敗的激進運動的杰出人物之一,布拉格之春(The Brague Spring)發現自己處于迫害的境地。他失去了教書的位置,他的書被禁止出版1970年,他的書被完全禁止出版。米蘭昆德拉迫不及待地移居法國,成為布列塔尼雷恩大學的客座教授。他的第二部小說《生活在別處》,1973年在巴黎出版。1979年,他的捷克斯洛伐克公民身份被剝奪,這是對他的小說《笑與遺忘》的回應。隨后他的小說在捷克斯洛伐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CSSR)被禁,1981年成為法國公民米蘭·昆德拉用法語寫小說,這些小說被翻譯成德語、西班牙語和英語,現在全世界都在讀。昆德拉經常與譯者發生爭執,聲稱他們翻譯他的作品不準確。1994年,他寫了《遺囑》米蘭昆德拉被認為是20世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哲學思想和對人類生存狀態的看法,尤其是男女關系,使他成為文壇的巨人丹尼爾·庫尼姆在《巴黎最受歡迎的一天》中接受了他最受歡迎的一部電影《尤利安·庫尼絲》是他最受歡迎的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