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們正式步入了一年中最后的一個月,今天我們也迎來了中國傳統二十四骨氣中的最后一個骨氣——年夜寒。
今天我們一路看看,年夜寒這個骨氣有什么季節特征和習俗、講究,領會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地輿和汗青文化常識吧!

圖/http://image.so.com/
年夜寒骨氣的天氣特征
年夜寒是二十四骨氣中最后一個骨氣,每年一月下旬,太陽達到黃經300度時,為“年夜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講:“年夜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年夜……冷氣之逆極,故謂年夜寒。”寒潮南下頻仍,呈現出冰天雪地的嚴寒氣象。
中國古代將年夜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 二候征鳥厲疾, 三候水澤腹堅”。這是說,春暖快要,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等高飛的鳥,常回旋于空中捕食,以彌補能量抵御嚴寒;年夜寒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凍得最厚最健壯,兒童們可以盡情滑冰。年夜寒的花信風為瑞噴鼻、蘭花和山礬。
人們以年夜冷氣候的轉變展望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環境,以便于及晨安排稼穡。如“年夜冷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年夜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江西) “年夜寒不寒, 人馬不安” (福建) “年夜寒白雪心猿意馬康年”(貴州)等。

圖/http://image.so.com/
這些習俗和講究你知道嗎?
捉田鼠
年夜寒時節,海說神聊方地域多忙于積肥堆肥,或者賜顧幫襯牲畜防寒防凍,南邊地域小麥等農作物還在田間發展。而廣東嶺南地域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日常平凡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是以,本地有年夜寒結合捉田鼠的習俗。
祭灶
年夜寒往往趕上小年祭灶或大年節迎新。秦漢之后,人們常在臘月祭灶,到了宋代,祭奠典禮根基當作型,海說神聊方多保留著祭灶的風尚。人們籌辦糖餅、糖瓜等拜祭,有的處所還要為灶王爺扎上編制好的馬或轎,籌辦草料和水,撒上青豆等,恭送灶王爺,但愿他在天上的玉帝面前多講自家的好話。祭奠完畢后,糖果等物由家人分食。

圖/http://image.so.com/
過從頭至尾牙
南邊多講究過從頭至尾牙,這源自于拜地盤公做“牙”的習俗。夏歷二月二為頭牙,今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夏歷十二月十六日是“從頭至尾牙” 。人們在此日要做春餅吃,生意人往往設席,白斬雞為宴席上不成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瞄準誰,就意味著來年解雇誰。在新一年到來之前,這一頓宴席是吃的“擔憂酒” ,所以做從頭至尾牙有“面憂憂” 之說。此刻的從頭至尾牙已釀成企業的年關聚會,還會發放福利和年關獎金。
買芝麻秸
有的處所,人們在年夜寒時上街爭相采辦芝麻秸, 講究“芝麻開花節節高” ,大年節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 “踩歲” ,寄意“歲歲安然” ,求得新年好彩頭。這也使得年夜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加倍稠密。

以上這些習俗,你家還在保留著么?
本年的最后一個骨氣已經到了,下一個骨氣就是立春,這也意味著春天離我們不遠了,想想還有點小興奮呢。
文 / 水木
中國社會科學院風俗文化研究所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