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戰爭說明了在18世紀末需要一個更有組織的政府,新的殖民地位于馬里蘭州的殖民地,在16世紀初,殖民地的殖民地都在馬里蘭州,一種不尋常的背離傳統的做法。通常,當兩個殖民地與一條河接壤時,河流就被分成兩半,允許雙方進入。鄰近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對這一不公平的土地出讓感到憤怒,于是為牡蠣戰爭做好了準備。牡蠣是波托馬克河最著名的居民之一,雖然這條河也盛產魚類,并被用作船只和駁船的運輸工具。馬里蘭州控制了波托馬克河的所有地區,卻實現了一次相當大的經濟政變。弗吉尼亞要求獲得切薩皮克灣部分地區的權利作為補償,雙方一度達成了不安的停戰協議。然而,維吉尼亞人開始背棄邊界協議,開槍射擊,并舉行談判試圖解決爭端。馬里蘭州不愿意放棄對波托馬克河的控制,直到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該地區反復進行安靜的戰斗革命結束后,前殖民地基本上是無法無天的,沒有政府,而不斷升級的牡蠣戰爭清楚地表明,需要一些組織,導致殖民地提議派遣代表參加制憲會議,以起草和批準美國憲法,以制定可用于解決此類問題的法律。在19世紀,牡蠣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兩個相鄰州之間的領土爭端,而是變成了政府與肆無忌憚的牡蠣收割機之間的一場戰斗。19世紀80年代,當挖泥船襲擊該地區時,政府派出駁船和其他船只試圖控制局勢,隨后爆發了一場短暫的暴力事件。州政府和漁民之間的沖突一直持續到40年代,說明人們愿意花多少時間去購買一種商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