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通過從垃圾桶里篩選重要文件來竊取一個人的身份。當身份盜用成為美國消費者的一個重大問題時,這也給執法部門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執法機構甚至拒絕在公民投訴時出具警方報告,聲稱他們無法確定是否確實發生了犯罪行為,如果確實發生了,則是發生在他們的管轄范圍內,在沒有警方報告的情況下拒絕采取任何行動,保存信用報告的公司也同樣拒絕承認在沒有警方報告的情況下發生了盜竊事件。消費者受到身份盜賊襲擊其銀行和信用賬戶的傷害,由于找不到警察,他們無法尋求滿意報告稱,盡管他們的賬戶對賬單上有盜竊記錄,但《身份盜竊保護法》消除了這一問題
當筆記本電腦被盜時,敏感文件可能會丟失。信用凍結是《身份盜竊保護法》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放信貸之前,貸款人會與美國三大信用報告機構中的一個或多個審查申請人的數據,如果報告是有利的,一般會提供信貸。使用被盜的個人資料,身份盜賊提交欺詐性的信用申請,然后使用建立的信用進行盜竊。債權人希望身份盜竊的受害者支付竊賊的賬單。信用凍結禁止信用報告機構披露任何有關消費者的信息,這樣就為潛在的受害者提供了絕對的保護。當消費者合法地申請信貸時,信貸凍結可以暫時解除。同時,數據庫中包含了數百萬消費者檔案的公司,同時也不斷遭遇安全漏洞,由于盜竊或不稱職而丟失敏感的消費者數據。保護這些數據的安全措施通常很少或根本不存在;當包含這些數據的筆記本電腦放在出租車和餐廳的桌子上時,一些敏感文件就會丟失。一些公司還將客戶的機密數據視為一種可利用的資產通過將其出售給第三方或與關聯公司共享而獲利。冒充商人的身份盜賊有時能夠從大公司購買客戶檔案,這些資料往往足以讓他們進行欺詐性的信用申請。美國國會試圖處理身份盜用行為的努力大多收效甚微,一部分是因為管轄權問題,另一部分是因為銀行和信貸利益的反對聯邦身份盜竊保護法本質上是讓消費者獲得信用報告的免費副本,并有權要求信用報告機構標記其信用檔案。這些標志旨在提醒潛在的債權人,在發放信貸之前,要求與消費者直接聯系并提供可靠的身份證明,但是卻經常被債權人忽視。為了解決聯邦立法的缺陷,PIRG和CU制定了身份盜竊保護法,正式名稱為《州清潔信用和身份盜用保護法》。當各州在不屬于聯邦管轄范圍的問題上有著共同的目標時,這樣的立法范本通常被作為指導方針,以及便利在多個州經營的企業的運營,因為它們不必面對各種不同的、有時相互矛盾的法規。
針對計算機欺詐事件的增加,通過了《身份盜竊保護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