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丁頓極限是一顆恒星或活動星系發出的亮度非常極端的點,它開始吹出恒星的外層艾丁頓極限是以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阿瑟·斯坦利·埃丁頓爵士的名字命名的,他與愛因斯坦同時代,以利用日食觀測證實廣義相對論而聞名。在一顆實際恒星中,埃丁頓極限可能達到120個太陽質量,在這一點上,恒星開始通過強烈的太陽風噴射出它的包層。沃爾夫-雷耶特恒星是表現出埃丁頓極限效應的大質量恒星,每年通過太陽風噴出0.001%的質量。恒星中的核反應通常高度依賴于核心的溫度和壓力。在質量更大的恒星中,核心更熱密度更大,導致反應速率加快。這些反應產生大量的熱量,超過埃丁頓極限,向外的輻射壓力超過了引力收縮的力。但是,有不同的模型可以精確地描述埃丁頓質量極限,相差兩倍之多。我們不確定觀測到的恒星質量極限約為150個太陽質量是否是一個真正的極限,或者我們還沒有發現更多的大質量恒星人們認為,在宇宙早期,也就是大爆炸之后的3億年,能夠形成包含幾百個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恒星,這是因為這些恒星實際上沒有碳、氮或氧(只有氫和氦),這些物質可以催化氫的熔合反應,增加恒星的亮度。這些早期恒星仍然很快地融合了氫,壽命不超過一百萬年。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