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支撐點是跟骨的一個小面,或跟骨。一種長方形,不規則形狀的骨頭,跟骨有幾個表面與鄰近的骨頭相連,包括距骨上方和前面的長方體骨。足底支撐點就是這樣一個表面。它是一個幾乎圓柱形的突出物,從跟骨的頂部內側發出,就像一個圓形的架子。但是這個架子的頂部不是平的而是凹的,這是距骨內側與跟骨形成關節的地方。在大足支撐架的下面有一個從前到后的凹槽。這是拇趾長屈肌的肌腱從腳踝后面穿過到大腳趾下面的地方。當這個肌肉,它的腹部位于小腿深處,收縮,它的肌腱向下和向后拉到大腳趾的下面,導致腳趾卷曲。架子的一側光滑,從上到下平坦,從前到后呈圓形,腳底跟舟骨韌帶,顧名思義,它連接著跟骨和舟骨,后腳的一塊骨頭位于跟骨的前面,與長方體骨并排沿著足底支撐的內側邊緣,又有兩條韌帶相連:脛跟韌帶和跟跟內側韌帶。脛跟韌帶是內踝三角韌帶的一部分,足跟骨垂直連接在踝關節上方的脛骨內側,從距骨支撐點向后稍微向上傾斜的是距骨內側韌帶,它連接著跟骨和距骨的后內側邊緣。作為負重器械,足底支撐不僅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支撐著距骨的內側邊緣,而距骨是踝關節處的一塊骨頭,腿部的骨頭堆積在踝關節上,所以當重心放在腳上時,有助于防止腳踝向內滾動,因此,它是保持身體重心的關鍵。但是,如果過度的力量從一個向外的方向作用在小腿上,比如腿部外側受到重擊或是一個導致踝關節翻滾的錯誤,附著在大椎上的韌帶可能會受損。不常見的是這個架子的骨折,這種損傷傾向于伴隨著其他腳和踝關節結構的損傷,通常是由強烈的創傷引起的,例如跌倒或車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