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喝酸奶補充益生菌,竟然不靠譜?

    益生菌、酸奶、保質期,這幾個概念混在一起,就讓人一頭霧水。很多人覺得自己明白了,其實也未必清楚他們的真正含義。下面,我們先分別一個一個說。

    益生菌是什么?

    一百多年前,俄國免疫學家梅哥尼科夫(Metchnikoff)注意到保加利亞的農民比較健康長壽。他把原因歸結于他們所食用的發酵牛奶中含有的活細菌,益生菌這個概念就此產生。此后,科學家們逐漸認可了這個概念,認為補充足夠數量、適當種類的活細菌,有助于人類增強免疫力、抵抗細菌感染等等。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門進行了幾千項關于益生菌的臨床研究。他們使用不同的細菌,在腹瀉、免疫、過敏、癌癥、女性健康等方面,都或多或少顯示了一些作用。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至今幾乎沒有副作用的報道——也就是說,科學家門所挑選出來的那些細菌品種,安全性還是相當高的。

    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只是一個類似“好人”的概念,有無數的細菌可以稱為“益生菌”,而每一種都不相同。益生菌的功能必須是“特定菌株”“特定劑量”“連續食用”“活細菌”才能實現。

    許多商業宣傳說“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什么什么功能”,列出的是一大堆文獻中提到過的功能。但是,這些功能跟他們的細菌可能毫無關系。也有許多廣告推銷都宣稱“細菌含量高達多少多少”,而各種細菌能夠產生效果的劑量卻相差非常大,有的每天吃一億就可以起作用,有的卻要一萬億才行。

    喝酸奶是為了啥?

    酸奶是牛奶發酵得到的。通常的酸奶由兩種特定的乳酸菌菌種來發酵: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這兩種細菌通常也被當作益生菌,不過功能并不算強大——至少,把科學文獻中說的那些“益生菌功能”強加在它們身上,可以說是它們“不能承受之重”。

    尤其是它們抵抗消化液的能力并不強,能夠安然到達大腸的比例并不大。能夠達到的那些,在那里也建立不起根據地——如果不繼續吃,體內也就很快沒有了它們的存在。

    在國家標準中,規定每克酸奶中它們的數量不得低于100萬。但這個檢測做起來也并不方便,監管部門往往也不針對它們動手。所以,買來的酸奶吃的時候到底有多少活性菌,基本上也就只能依靠廠家的人品。

    雖然酸奶的營銷中經常對“益生菌”濃墨重彩,但其實沒必要把它作為吃酸奶的理由——其中的益生菌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主要還是依靠“推測”,真正的臨床證據并不是那么豐富。

    而奶本身才是營養關鍵——蛋白質和鈣,牛奶中最重要的這兩種營養成分依然如故,而許多乳糖轉化成了乳酸,使得乳糖不耐受的人也可以吃奶制品。

    此外,細菌的發酵還可能產生一些維生素以及其他小分子代謝產物,對于健康也可能有一定好處。

    保質期“保”的是什么?

    大多數食品都有“保質期”。不過,食品在保存中的變化是連續發生的,而保質期是人為選定的一個時間,其意思是:廠家保證在此期限內,食品的各項指標都符合廠家的承諾。

    不同食品的“各項指標”互不相同。對酸奶來說,風味、口感、活的乳酸菌數、致病細菌數是最重要的幾項指標,而風味口感又跟細菌的變化密切相關。

    酸奶出廠之前,廠家會對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確定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或者,有的廠家認為在其原料合格、生產流程規范一致的情況下,產品必然合格。從出廠到商店再到顧客,酸奶中的細菌始終在發生變化,它們的變化又會改變酸奶的風味口感,最后導致酸奶“變質”。

    酸奶的“變質之旅”

    不管是乳酸菌還是其他細菌,其生長都遵循類似的軌跡:開始會有一段時間停滯生長,然后快速增殖,最后大量死亡。不同的細菌、不同的起始含量、不同溫度的環境條件,不同階段出現的時間會有很大不同。

    在酸奶中,乳酸菌占據絕對優勢,那些我們不喜歡的雜菌、酵母、霉菌等等,開始的時候只是星星之火。

    在冷藏溫度下(即冰箱中的保鮮溫度),乳酸菌會有幾天的“遲滯生長期”。在此期間,活的乳酸菌數量幾乎不增加,它們對別的雜細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幾天之后,乳酸菌數量會增加,更多乳糖被轉化成乳酸,酸奶中甚至會出現一層淡黃色液體。那層液體是析出來的乳清,含有乳清蛋白。這個時候,酸奶的風味口感會發生一些變化,不過酸奶本身還是可以吃的。

    如果放的時間更長,乳酸菌大量減少,雜細菌還是活躍起來。雜細菌的活動會產生不好的風味,酸奶的外觀進一步變差。這個時候的酸奶,不僅不好吃,安全性成問題了。

    如果酸奶放在室溫下,這個過程就會大大加快。在保鮮溫度下,這個過程的時間尺度可以用“天”來衡量,而在室溫下就需要用“小時”來描述了。

    如果原料和生長過程中的衛生控制比較好,那么酸奶在冷藏條件下放兩三周,其品質還可以接受。在室溫下,則幾個小時之后可能就不能吃了。

    因為風味口感的變化發生在活細菌減少、雜細菌增多之前,所以酸奶的“保質期”是以風味口感的變化來衡量的。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無法得知其中的細菌長成了什么樣,但風味口感是能夠辨別的——所以,不管是在放在冰箱里還是室溫下,如果沒有出現異味,外觀和口感也沒有變得很糟,就可以吃。

    小結

    酸奶是一種很好的奶制品。這個“好”不是因為所謂的“益生菌”——強調它只是商家的營銷賣點而已,其功效沒有他們說的那么大,或許只能說“聊勝于無”。

    廠家選定的“保質期”主要是依據風味口感的改變,不管它是否已經過期,在保存中風味口感總是逐漸變差。

    對消費者來說,實在沒有必要去糾結還留下多少活細菌——即使在保質期內,酸奶還是每次少買,盡快吃完再買的好。

    至于它是不是滿足國標要求的活細菌數,大可以旁觀職業打假人跟廠家較真——如果在保質期內細菌數不符合國標,那么廠家就面臨“不合格”的指控而被索賠。

    (作者:云無心)

    • 發表于 2015-07-22 00:00
    • 閱讀 ( 79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