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上學的時候明明很在意成績也很努力,但表面總是裝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因為啊,如果努力完之后還不夠別人好的話,那不就很丟臉了嗎?
可是你的人生關別人什么事呢?

我們身處在一個集體主義文化的社會,無論你表現如何,身邊總會有個「別人家的孩子」伴隨你的成長。這也是為什么我從小到大都討厭參加親戚聚會的原因之一。每時每刻我們都在比較,小時候被比較,長大就互相比較。
在看完李松蔚老師在微博推薦的《被討厭的勇氣》之后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一直在意別人的眼光,希望自己的形象能符合別人的期望,其實就是一種自私。因為當你與別人交往的時候,你看到的只是別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對方本人。打個比方,就像我和你聊天時,我只看我在你眼中的倒影,而完全無視你的表情。
一直在比較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也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活法,因為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的,這樣做最終只是毀掉自己的幸福。作為友心人的新媒體編輯,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編輯心理學文章,到現在到深深記得趙昱鯤老師的文章中的一段話: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們不應該跟別人比,而應該跟自己比;不是要達到全世界的最好,而是要達到自己的最好。怎樣做到你自己的最好,是你能控制的,而怎樣做到全世界的最好,是基本不由你控制的。總跟別人比較,就是把你的幸福權拱手讓給別人。
別人的人生又關你什么事?

如果抱著滿足別人的心態,就很容易產生類似「我為了你都做到這個地步了,但是你為什么不按照我的想法來做?」的想法。但正如你的人生不關別人的事一樣,別人的人生也不關你事。
如果懂得了不應該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也就明白了別人不會滿足你的期待而活。在我明白了這點之后,面對那些不如預期的事,也不會總是焦慮、煩躁,散發一堆負能量了。
之前曾經負責過活動策劃的工作,活動策劃就是一個會不斷出現意外的過程。主辦方、場地、嘉賓、合作方等等永遠都會存在變數,如何面對意外仍然保持淡定的心態?當時工作的長輩教道:那就是事先就做好會發生糟糕的事的心理準備。
不止工作,生活也一樣,當明白了人和事都不會永遠照著你的期望走,就能對很多事都看開了。
所以,如果你正在為了別人的眼光而煩惱,或者經常因為事情不順而煩躁。不如就在心里說「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吧。
(作者:珊爺,友心人編輯,心理學學士,曾于日本新潟大學進修發展心理學。)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