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在三伏,這幾天氣溫越來越高。高溫下,機體代謝率增加,人體大量出汗,使得鈉、鉀、鈣、鎂等礦物質丟失較多。因此,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和這些營養物質。所以當別人告訴你多喝水的時候,真的是關心你哦。夏季應該怎樣喝水?科學飲水有哪些誤區?一起來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

1.我們身體需要的水來自哪里,喝水對我們有多重要?
專家解答: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約占成年人體重的60%~70%,血液中大部分物質都是水分,肌肉、肺、大腦等器官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一個人若沒有食物,可生存3周;沒有水,可生存3天;沒有空氣,只可生存3分鐘。可見,水對于人體是僅次于空氣的重要物質。
水是多種礦物質、微生物、葡萄糖、氨基酸及其他營養素的良好溶劑,參與體內的物質轉運,它將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內,同時運走體內的代謝廢物。水是體溫調節系統的主要組成成分,體內能量代謝產生的熱,通過體液傳到皮膚表面,經蒸發或者排汗帶走多余的熱量保持體溫恒定。水還起到潤滑作用,關節潤滑劑、唾液、消化道分泌的胃腸粘液、呼吸系統氣道內的粘液、泌尿生殖道粘液等的生成都離不開水。因此,為了健康,每天需要足量飲水.
我們需要的水分主要來自三個途徑:
1).喝進去的水:包括各種途徑所獲得的白水、茶水、飲料等,通過喝水我們可以獲得很多水分,這部分水大約占到60%。
2).來自食物中的水:我國居民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另外,蒸、燉、煮、炒等烹調方式,不僅可以保留食物中大部分的水分,還在烹調時加入水,因此,我們可以從食物中獲得一定量的水分。我們每天從食物中獲得的水分占40%左右。
3).機體內生水:是指三大產能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在體內代謝產生的水分,也是機體獲得水分的一個途徑,但占的比重很小。
2.“渴了才喝水”的飲水行為正確嗎,如何科學飲水?
專家解答:口渴,是判斷身體是否缺水的一個常用方法,然而還有一些癥狀意味著你的身體已經處于缺水狀態了,包括頭痛、關節痛、肌肉痛、便秘;尿少、尿液氣味濃重、尿的顏色發黃等。我們一直認為,口渴時身體才需要水。其實,口渴時機體已經處于缺水狀態,并開始利用調節系統進行水平衡的調節,此時飲水雖然可以補充丟失量,并不是最佳的飲水時機,且往往容易一次性飲大量水,加重胃腸負擔,稀釋胃液而影響消化。
喝水時間應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原則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一夜的睡眠會丟失不少水分,盡管在起床后沒有口渴感,但體內仍然會因為缺水出現血液粘稠。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涼開水(150毫升)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循環血容量。
不同年齡性別的人,水的需要量不一樣,兒童每天需要喝水800-1400毫升,成年人1500-1700毫升。
3.日常飲水選擇純凈水好還是蒸餾水好,對身體有什么影響?
專家解答:生活中常喝的飲品包括白水、茶水、飲料等,白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而白水中又以白開水為最佳。白開水中含有一定的鈣、鎂等礦物質,盡管不是主要的,但也可以為機體提供一些礦物質。白開水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是最符合人體需要的飲用水,并且干凈衛生、制作簡單、經濟實惠,是飲品中的最佳選擇。礦泉水、礦物質水、純凈水等也可以作為一種選擇,但不宜作為主要的飲用水。
4.夏季只喝冰水的習慣正確嗎,喝冰水會引發哪些不適?
專家解答:高溫情況下,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退,會出現厭食、食欲減退等。經常喝冰水,一時覺得涼爽,但會刺激胃腸道。如果是不清潔的水制成的冰水,還容易出現食品衛生問題。
5.夏季晨起喝淡鹽水有益健康嗎?
專家解答:有些人有早起喝淡鹽水的習慣,這樣會增加鈉的攝入。目前,我們膳食中攝入的鈉已經遠遠超過需要,再增加鈉的攝入,會增加高血壓的危險。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喝淡鹽水。
(采訪專家: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協首席科普專家馬冠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