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朋友超重,或許得怪你?

    提到“流行”這個詞,頭腦中聯想到的多是一種服裝樣式、一類音樂風格或繪畫方式、一些食品、生活方式之類的東西。如果看到本文將要討論“肥胖”的流行時,是否會產生一種不搭調、錯搭了車的感覺?不過,從肥胖的出現過程和分布情況上看,它確實符合流行的東西所具備的一些特點。比如你看老照片或老電影時會發現,100年前人們一般較苗條,以后才逐漸肥胖起來;且不同地方的人不是一下子都變胖的了,而是先在世界某些地區出現較多肥胖個體,然后范圍逐漸擴大、蔓延到更廣大的地區、覆蓋一個國家或越出國界。當今世界上肥胖的出現率仍很不平均。有些國家,像美國,到處都是大胖子;而在中國,人們就苗條多了。不過這種流行體型已經跨過大洋來到中國。先落腳于大城市,再向小城發展。

    看到這兒,你大概忍不住要反駁了:不對!肥胖是一種營養過剩的狀態,過度肥胖還是一種疾病,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它出現的原因與前面所說的各種流行的文化現象不是一回事。這種反駁有道理么?我得承認,確有一定道理,但我們的確看到了流行現象,還是應該具體分析可能的原因,看看這種流行到底是通過什么途徑而發生的。

    要解釋肥胖這類生理特征在人群中的改變,最好先從遺傳和生理這些傳統的生物學領域去尋找答案。遺傳因素?不太像。因為遺傳是一個相當穩定的過程,在幾代人的時間范圍內我們的基因不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有些人先天就肥胖,子女也跟著肥胖,但這些肥胖家族的存在不能說明在世界范圍內肥胖個體由少到多的趨勢。那就是環境因素?這個有道理。在現代社會,食品越來越豐富,品種越來越多,口味越來越誘人。從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一路餓過來的人類子孫,哪能經得住這么大的誘惑而不進食過量呢?機體活動減少也算一個方面。總的來說就是入的比出的多了,于是發生了肥胖。不過,在遠離溫飽線之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肥胖程度還是有差別的,比如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還是不如美國人肥胖。講到這兒,有人可能又要轉回到遺傳因素,畢竟不同種族有不同的遺傳基礎。但同屬白種人的法國人就比美國人苗條多了,倒是接近中國人的體型。

    如此看來,還是需要再從社會的其他方面尋找原因。美國耶魯大學的社會學家兼內科醫生Nicholas Christakis的一項研究發現,肥胖確實可以像任何一種流行的文化元素一樣在個體間橫向傳播,造成肥胖者常有社會關系上的聚集現象。這種社會聚集可以通過圖1顯示出來。

    • 發表于 2014-04-01 00:00
    • 閱讀 ( 1012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