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你對著鏡子整理儀容,你感覺自己看起來不錯,精氣神十足,但當你走到校門口掏出學生證,瞥見出現在你學生證照片上的那個家伙,你突然一怒,這丑貨到底是誰?
別忙著生氣,你看到的鏡子中的自己和照片中的自己似乎有些不同,但也不能說很不一樣,畢竟兩種方式你都是能夠認得出自己的。可為什么會略有不同呢?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
【拍照是個技術活】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照鏡子時會自動調整角度、調整表情,大腦也會自動將五官以及皮膚朝著更好的方向進行聯想,所以一般照鏡子時看到的自己都比真實的自己要好看。而拍照時卻未必會這樣,拍照可是個技術活!若不是有一個水平高超的攝影師耐心引導你調整角度和表情,拍出來的照片又經過后期電腦精心修飾,否則一般人都難以按按快門就拍出令你滿意的照片來!
【照片看著不習慣】
鏡子中的你,左臉在左邊,右臉在右邊,而照片中的你,左臉在右邊,右臉在左邊,跟別人看你時的正常視角一樣。你的左右臉并不是完全對稱的,所以你照鏡子和看照片時看到的形象并不完全一致。平時你照鏡子,習慣了鏡子中的左右方向,再一看照片中左右顛倒的臉,自然有些不習慣。那么這是否說明照片才是完全如實反映出相貌的呢?也未必。相比而言,我們照鏡子的次數要多于看照片的次數,而每次看照片時無論是光線、角度,還是背景、布局也總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都會影響照片的效果,也許某張照片看起來膚色黝黑,另一張照片看起來卻會膚色亮堂。更何況前面說過,拍照時攝影師的技術水平、他是否耐心的引導你,可是相當關鍵的哦!
如果想讓自己的照片看著順眼的話呢,每天抱著它反復看、使勁看,估計過個十天半月的,也就會覺得照片上這家伙看起來還成吧!
【真人比照片好看】
不用擔心,一般情況下,你本人確實比照片好看!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對一小段視頻以及從這些視頻里截下的1200幀靜態圖打分,評價視頻或圖片中的20個人有多好看,結果發現同樣一張臉在視頻中的得分要比在靜態圖中要高。換句話說,視頻中某人在說話時畫面被暫停時,此人的靜態形象通常沒有視頻播放時的動態圖像好看,心理學家給這種現象取了一個名詞叫“凍臉效應”。就算你覺得自己在照片里看上去非常不堪也無須擔心,別人就會覺得你會動的真人要好看得多。
研究人員也不能完全確定原因,有一種可能是:隨著進化,我們更習慣于看動態的面孔,而非靜態的面孔。因為大腦更容易識別動態面孔,這不需要費太多精力。
看來攝影師真不是那么好當的!看了這篇文章,你還想嘗試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嗎?哈哈哈哈!
(via 《少年科學畫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