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競選期間,新聞熱點無外乎總統競選活動、醫療保健服務還有槍支管理的辯論,人們自然會針對這些話題,投入到互聯網的激烈論戰中去。但心理學家們呼吁人們應當盡力避免這類容易上癮的互相攻擊,或是干脆由網上媒體審查這些尖酸刻薄的言論。因為它們在嚴重破壞社會和諧和精神健康。
阿特?馬克曼是來自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心理學教授。他說,近日來網上評論極具攻擊性,卻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甚至從頭翻看到最后一頁,你也不會發現有任何一個人在真正傾聽你的內心。你被各種帶有強烈感緒的言論攻擊,而事情并不能通過正面的方法得到化解,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我們為什么還要繼續這種既不令人滿意也不健康的行為呢?
馬克曼認為,這種行為泛濫是由于一系列因素集合在一起,猶如暴風一樣,引發了網絡頁面評論欄中的無禮沖撞與惡毒攻擊。首先,評論人通常是匿名評論,因此他們不用為自己的粗魯買單。其次,他們與自己的攻擊對象有很大的物理距離(這個對象有可能是他們所評論文章的撰稿人,也可能是另一個評論文章的人);而相對于面對面呼吸的對話者,人們更傾向于與遠距離的抽象化對象為敵。第三,在寫作中使用污言穢語比口頭上更容易:在經常用紙的時代,會有人寫下充滿憤怒的紙條;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網絡評論是這種舊時的紙條方式的變形。
但因為評論欄中的評論并不是實時發送的,評論者可以寫上冗長的獨白,以穩固他們過激的觀點。馬克曼對《生活中的小秘密》(Life's Little Mysteries)的記者說:“除了電影中的角色,幾乎很少有人在親身投入到一場對話中時,能真正地發表一大通自我言論。甚至在你非常憤怒的情況下,聽眾也會來來回回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你會逐漸冷靜下來,這樣才會產生一段真正的對話。”在一長串評論中插入自己的觀點會使人產生一種成就感,盡管這是一種錯覺。7月23日發表于“每日科斯”(Daily Kos)上的一篇博客中寫到:“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太多事情,簡直沒有時間進入到真實世界中去幫助別人,這使得‘座在扶手椅上的激進主義’變成了一種很有吸引力的觀念。”
最后,來自于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新聞職業道德專業的教授愛德華?沃瑟曼(Edward Wasserman)指出了另一個導致刻薄言論的原因:媒體樹立的負面榜樣。“很不幸,主流媒體通過教導人們使用錯誤的溝通語言而賺到了一大筆錢,他們推出了杰瑞?斯普林格的脫口秀、《交叉火力》、比爾?奧雷利的評論這些節目。人們看過之后就有理由認為憤怒是一種政治行話,這就是大眾觀點在傳播時應當使用的語言,”沃瑟曼在執教大學的網站中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事實不是這樣”。
學者們認為真正的交流應當是:聆聽他人的觀點,理解這個觀點,然后回應。“語調和手勢會很大程度影響你對別人所談內容的理解,”馬克曼說道,“不再有面對面、實時的對話,這使得交流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他看來,媒體應當設法減少這種憤怒與仇恨,因為它們已經普遍存在于讀者的交換意見中。“將每一份不同的見解展現給大家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行為。但如果有人身攻擊或是激烈的措辭存在,這就變得毫無意義。就算有人用憤怒的語言表達自己合理的觀點都是在傷害辯論的本質,因為辯論應當是鼓勵人們善意地回應他人的意見。”
馬克曼認為,人們應當為自己尋找真實世界的人進行交談,并且我們必須重視社會團體中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你將慢慢學會尊重與你持有不同意見的人,這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他說道。
如何解決這個充斥于大部分網絡評論中的棘手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討論與妥協。“怎樣與和你想法不同的人在溝通中協商是一種技能,”馬克曼說。但掌握這個技能確實很不容易,不論對大眾還是對領導人物。(翻譯:王爍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