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辰起頭,“一天走一萬步”仿佛當作了權衡健康的一個尺度。
在各大步數排行榜上,能走上一萬步的人凡是都是大神級此外。

為了能在排行榜上爭得一席之地,做個健康中國人,網友們可謂使出滿身解數,有的開啟暴走模式,有的甚至把手機綁到狗子身上。

現在,“日行萬步”的標語到處可見,但《中國居平易近炊事指南》中建議當作年人天天進行累計半斤八兩于6000步以上。

圖片來歷:《中國居平易近炊事指南》
真的是走的越多就越健康嗎?讓我們來一探討竟。
“日行萬步”是怎么來的?
你可能不相信,“日行萬步”最早是個營銷概念。
1964年日本舉辦東京奧運會時代,當局也號召公眾健身熬煉,現代計步器恰是乘著這股春風風靡全國。

一家公司推出了這個概念的計步器,從此“日行一萬步”起頭風行起來,直到此刻,良多組織還都以此為宣傳語和活動方針。
據英國BBC報道,“日行萬步”的標語初志是好的,但并沒有顛末嚴謹的科學研究,只是一種伶俐的營銷手段。
現實上,“日行萬步”的活動方針并非合用于所有人。
“日行萬步”適合哪些人?
因為春秋、體質、糊口前提等諸多差別,分歧的人所需要的活動量也不盡不異。
是以,不成能存在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健康熬煉尺度。
對兒童青少年來講
小伴侶和青少年勾當量大、步伐小,所以純真以步數計較活動量的話,日行萬步略顯不足了。
對于4-6歲學齡前兒童,每日需要10000-14000步的勾當量,6-11歲的男孩每日13000-15000步,6-11歲的女孩每日11000-12000步,12-19歲的青少年每日10000-12000步。

圖片來自文獻DOI:10.1186/1479-5868-8-79
對于老年女性人群
本年方才發布的一項研究,不雅察了16741名美國老年配偶女天天的行走步數與全因滅亡率的關系。
研究發現,與那些活動量起碼的人(平均天天2700步)比擬,天天走4400步的人滅亡率較著降低。
若是走得更多,滅亡率會進一步下降。但當步數上升至7500步時,滅亡率便不再繼續下降。

當然,這項研究只是不雅察性的,并不確定步數與全因滅亡的因果關系,但提醒了日行萬步對老年女性似乎并非最佳方針。

圖片來自文獻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0899
日常平凡活動量不大的老年人凡是會有肌肉力量虧弱、關節退化等環境,若強行“日行萬步”,不僅不會帶來活動的益處,反而可能會加劇關節磨損以及局部軟骨組織的毀傷。
對于日常平凡缺乏活動的人
日常平凡不活動的人俄然要走上一兩萬步,可能呈現關節、韌帶、骨骼的毀傷。

此中,下肢關節的毀傷較多,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此外諸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跖腱膜炎等風險也大大增添,都屬于負重部位軟組織的慢性勞損。
更有甚者,會發生委靡性骨折等更嚴重的環境。
走路熬煉什么強度是最好的?
其實,走路熬煉重在速度和時候,而非步數。
以散步為本家兒的活動體例,現實上很難為健康帶來真正的益處。這是因為活動次數不足、強度不敷。

勾當至少要中等強度及以上才是有用的活動,中等強度有氧活動的心率=最大心率×(60%~80%),而每小我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減客歲齡”這一公式來推算。
所以,活動時可以經由過程心率來自我監測活動強度。
對于步交運動而言,年青人每分鐘步數需在130~135步擺布,中年人每分鐘在120步擺布,60歲以上者每分鐘在100步擺布,持續走上30分鐘。
也就是說,在每日行走的步數傍邊,至少要有3000步是持續的,而且達到中等強度及以上。

最后,再強調一點,活動時常會陪伴著毀傷,建議大師步行熬煉之前先評估一下身體環境,科學活動。
熬煉時,選擇專門的場地、合適的活動鞋,同時要注重行走的姿勢避免關節的磨損和局部的受力過大。
所以
行走熬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不成執著于“日行萬步”的標語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