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炎天,人稱小諸葛的桂系軍閥白崇禧帶兵來到了湖南常德沅江西岸邊的黎家坡。
就在今天常德-楓樹維吾爾回族鄉
蜿蜒流淌過的就是沅江了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在這荒僻的鄉鎮,作為回平易近的白崇禧傳聞四周翦家崗有一座清真古寺,趕緊帶人前往拜訪,公然看到了一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清真寺。驚喜的軍閥當即捐募了一些銀元,贊助古寺水房的返修,還掛上了一塊“免駐兵”的牌子,禁止官兵騷擾此寺。
白崇禧與蔣介石對老家都仍是不錯的
(圖片來自wikipedia)▼
小諸葛沒有算到,他走進了一座日后堪稱中國移平易近學地標的建筑物。那些他覺得和本身同為回平易近的村平易近,其實是一群漂泊湖南的維吾爾人。
回族仍是維吾爾?
白崇禧搞錯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就算是翦家崗的長者也都覺得本身是回族。他們的鑒定尺度出奇得簡單:“吃肉的是漢族,不吃肉的是回族。”這里的肉當然指的是豬肉,崇奉伊斯蘭教的族人們直到平易近國期間都被嚴酷禁止吃豬肉。
村里的白叟對平易近族不雅念只有漢回二元,是因為在本地的糊口情況中,生齒確實本家兒要以漢族和回族為本家兒。兩者在血緣上并沒有什么素質的區別,分歧之處只在于是不是崇奉伊斯蘭教。和這些鄰人住得久了,很輕易認為本身屬于一種一支。
伊斯蘭教作為一種宗教活著界普遍分布
此中的教徒其實隸屬于數不清的浩繁平易近族▼
不外這些族人的來歷遠遠沒有那么簡單。他們的先祖,可以一向追溯到當作吉思汗西征時代的西域。
今天中國新疆吐魯番,在12宿世紀時仍然被稱為高昌回鶻國。這是一個聞名的西域國度,不外在這時辰,焦點地皮有限的高昌國已經淪為了大政權博弈過程中的棋子,被契丹人成立的西遼國所附庸,當作為了拱衛帝國東部的火線重鎮。
東方的大遼已經被金所滅
遼的殘部又來到西域成立有一個大帝國-西遼
高昌回鶻、乃蠻(當作吉思汗的敵手)等皆是其附庸▼
然而契丹人并不擅長經濟營建,固然在前期對位于交通要道上的高昌國采納寬松政策,但比及了帝國軍事吃緊的時辰,對高昌國壓榨就增強了。同時,契丹人也測驗考試過消化附庸國國土,試圖將高昌國的回鶻人契丹化。
雙重榨取導致了高昌國的抵當。高昌國王與心腹謀害殺死了帝國派來的監軍,并標的目的不竭標的目的西突擊的當作吉思汗投誠。共同高昌國王的心腹中,有一名都督哈勒勇力過人,后來被當作吉思汗收歸帳下,南征海說神聊戰屢立軍功,厥后代便被元廷封為宿世襲將官。
此時亞洲大陸的均勢正發生汗青性的轉折
蒙古帝國周全擴張,南滅西夏、西滅大遼、東滅金
高昌的抵擋也反映出這些立國已久的大國
其組織和統治力已完全不如革新后的蒙古大軍▼
到了元末,這位都督的后人哈勒·八十又投標的目的了百戰百勝的朱元璋一方,率領本身的回鶻和回族親兵,介入了大同、應昌(今屬內蒙古赤峰,那時為蒙元王城)戰爭,軍功赫赫。因其表示出眾,于是被朱元璋賜漢姓“翦”,意為“剪除海說神聊元翅膀”,并被封到南邊鎮守。
朕朱元璋,賜姓爾等姓“翦”
(圖片來自wikipedia)▼
這是這群來自豪西海說神聊的回鶻人(維吾爾人的祖先)第一次棲身在長江中游一帶。不外他們此后又跟從宿將軍的兒子介入了平云南的戰爭,進入了西南。只是這一次,少將軍中了匿伏,沒能在世走出云南。回鶻殘兵回到湖南時,當家的已經是宿將軍的孫子了。
家族幾經動亂死傷,為明朝前期的安靖做出了龐大的進獻。是以到了永樂年間,翦家后人被封為了常德衛正批示使,并封8名副將,在翦家崗給田數十頃。這些元末走出西域的士兵,在多年交戰后,終于退役還鄉,當作為了軍屯人。
安設在常德一方面是解決了甲士的就業問題
一方面也便于監視西面的云貴的諸幾多數平易近族
(下圖為現代湖南,并非明朝湖廣行省)▼
這也是為什么新中國當作立之后,進行平易近族識別工作時,最終按照這段汗青,確認了這里的村平易近其實是維吾爾族——盡管他們棲身的處所和中國維吾爾族最大的聚居地新疆,相隔了千山萬水。
融入本土
翦家崗地點的處所,位于今天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自治鄉。初來乍到的回鶻官兵其實并不太習慣這里的天氣和糊口。
他們的封地在沅江邊上,因為不熟悉水情,為了當場取水便利,他們直接在沅江邊扶植了本身的村子農地。然而在治水手藝不發財的古代,沅江一到炎天雨季就會水位暴漲,淹沒他們辛勞扶植的家園。顛末多次與洪水不當作功的奮斗,官兵們終于找到了一處高地重建家園。
這就是翦家崗的前身。
較著的融入南邊稻作農業情況了
但仍然保留下良多怪異的處所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別的,一支古代戎行遠離家鄉也意味著遠離了可以婚配的本家女子。這對于此外移平易近來說可能還不當作問題,但對于崇奉伊斯蘭教的回鶻官兵們來說,宗教禁令讓他們無法接管漢家女子進入本身的社區。但后來,在明朝嚴酷奉行的通婚劃定和實際需求的壓力下,他們仍是逐漸接管了和漢族女子通婚的實際。
今天翦家崗地點的楓樹鄉,平易近族通婚更為遍及。
2018年,《檔案記憶》登載了一篇文章 ,被記者采訪的維吾爾老夫暗示,家里能接管清真飲食習慣的漢族當作員,可以一路吃,不肯意接管的,大不了家里備兩套餐廚具,很少因為飲食問題爆發嚴重的家庭矛盾。
顛末多年的通婚,現代的楓樹鄉維吾爾族在體貌特征上已經和新疆維吾爾族區別很大了。但他們與周邊的回漢群眾長相也有必然的區別度,眼窩加倍艱深,鼻子也比湖南當地漢族更挺,鼻翼更大,面目面貌有很強的立體感。
本地族人的長相,也從側面反映了數百年來平易近族互相通婚的汗青。
更有意思的是,據湖南省農村居平易近社會化成長研究基地匡立波等介紹,本地的維吾爾族(新中國前認為本身是回族)群眾,還有一些不信伊斯蘭教的。這發源于一場清代中后期的瘟災。
按照伊斯蘭教義,穆斯林身后必需由阿訇執行葬禮。但那時鄉里發生瘟病,楓樹鄉回維村良多村平易近都沒能扛曩昔,阿訇四處馳驅加入葬禮仍是忙不外來。在湖南濕熱的氣候里,瘟疫病人的尸身又不宜長久擺放,有的家庭就請了道士和僧人來本家兒持葬禮。
這犯了穆斯林社區的大忌,過后這些家庭被逐出教門,當作為了道教徒或是釋教徒。但現在,崇奉分歧宗教的群眾都能和平共處,甚至穆斯林還會在古爾邦節邀請其他群眾一路來慶賀。在這個獨特的社區里,宗教屬性被大大淡化,人們享受著宿世俗意義上的糊口。
從武人到文人
話說回那座白崇禧參見過的清真寺。它一向到今天都還能看到。
楓樹清真古寺
(圖片來自楓樹維吾爾族回族村夫平易近當局)▼
它確實稀有百年汗青,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因朱元璋忖量馬革裹尸的翦氏父子而建,最早被稱為“鎮南經堂”。履歷了明清兩代,直到平易近國,這座清真古寺顛末了多次補葺,到了平易近國五年改名為“翦家崗清真古寺”。
對于本地穆斯林群眾來說,這座經堂的意義不凡。它既是本地人宗教勾當的中間,也是本地文化教育的載體,從建造之初,就是本地的經堂黌舍。經堂教育分為高級和初級兩個班,一起頭由老翦將軍從云南禮聘的毛拉、阿訇為官兵教學宗教經文。后來跟著這批人逐漸融入周邊回漢糊口(回族大多也是來自西海說神聊的官兵),經堂也不再局限于宗教經典,還插手了漢家儒學的內容。
這是一個明智的決議。
固然這支維吾爾族移平易近身世行伍,翦氏更是以忠勇著稱,在明朝經常有經由過程武舉當作為軍官的族人。但從軍是一種幾多具有風險性的勾當,改朝換代時前朝的戎行往往得不到信賴。傳承文脈,才能讓族人不竭成長強大,經由過程科舉從政庇護家庭和鄉土好處。
公然,到了清代,翦家人掉去了明朝敕封的宿世襲將軍職務,社會地位與庶平易近無異。但因為經堂持久教授儒學,文教事業半斤八兩發財,翦家人仍然能在科舉宦途上表示超卓。有清一朝,翦家崗走出了良多貢生、太學生,甚至還有當上知縣的。
這種文脈傳承到末代王朝竣事仍然沒有隔離。平易近國期間,翦氏后人在清真寺的撐持下,扶植了大量私立小學,并成立了領先全國的“督學”軌制,此中一些留存至今。好比今天的常德東升完小,就是由昔時的常德清真私立高小演變而來。
竭盡全力投入教育資本,也為這里帶來了豐碩的教育當作果。聞名的中國馬克思本家兒義史學家翦伯贊老師長教師,年少時接管的就是翦家崗的私塾教育,后來轉入平易近族小學,隨后才考上了縣里的黌舍,起頭了本身的肄業求索之路。
而一向到今天,翦家崗地點的楓樹鄉和臨近的青林鄉,總計有19名青年學生考上了清華海說神聊大。這樣的比例,不僅在湖南省內少見,在全國規模內都是很罕有的。
下次提起湖南常德的時辰,就不要只奔著本地的牛肉粉去了。從這座城市標的目的西驅車20多公里,就能達到楓樹鄉,這里有一群熱情的維吾爾族人在期待著你,標的目的你揭示屬于他們的汗青記憶和文化傳承。
想在長江西南找到大西海說神聊的味道,這里不容錯過。
參考文獻:
李奇文. 常德地域維吾爾族族際通婚研究[D]. 廣東手藝師范學院, 2013.
李未熟. 湖南楓樹鄉維吾爾族軍移兒女探秘[J]. 檔案記憶, 2018 (1): 27-29.
佟春霞. 新中國當作立前湖南維吾爾族平易近族教育的汗青考查[J]. 平易近族教育研究, 2015 (4): 95-100.。
匡立波. 火與冰:湖南維吾爾族伊斯蘭文化認同研究——以湖南桃源楓樹回維村為例[J]. 湖海說神聊平易近族學院學報, 2014 (3): 32-35
*本文內容為作者供給,不代表地球常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楓樹維吾爾族回族村夫平易近當局
END
天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輿
微信公家號:地球常識局
NO.1176-湖南維吾爾族
作者:趙百靈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纂:棉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