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是18世紀政治和經濟思想的哲學家。他在1776年開創性的著作《探究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通常簡稱為《國富論》)被廣泛認為是第一部關于現代經濟學的論著經濟追求中的自利和自由放任經濟學的全球內涵,個人經濟...
亞當·斯密是18世紀政治和經濟思想的哲學家。他在1776年開創性的著作《探究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通常簡稱為《國富論》)被廣泛認為是第一部關于現代經濟學的論著經濟追求中的自利和自由放任經濟學的全球內涵,個人經濟交易不需要政府干預。

《國富論》在《獨立宣言》簽署的同一年出版。
史密斯出生于蘇格蘭的柯克考迪,1723年6月15日,也就是他出生的確切日期,在那里接受洗禮。史密斯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在兒子出生6個月后去世。史密斯由母親瑪格麗特撫養長大,并與她終生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13歲時,亞當·斯密成為格拉斯哥大學的一名學生,在那里他學習道德哲學,在那里他就讀于英國牛津的巴利奧爾學院,與在格拉斯哥所受的教育相比,他認為這種教育是二流的。他在牛津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直到健康問題中斷了他的學業,然后回到蘇格蘭。他很快成為格拉斯哥大學的一名教授,在那里他教授邏輯學和道德哲學。
Smith的第一部作品,
他根據格拉斯哥大學的演講,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感理論》,他介紹了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他試圖闡明人類形成道德判斷能力的基礎,并提出"無形之手"引導人們在任何經濟體中最佳利用資源的觀點。
1764年,史密斯離開大學,成為布克呂克魯克公爵亨利·斯科特的私人家教。兩人在瑞士和法國周游了兩年,之后回到了柯克卡迪,在那里他開始撰寫《國富論》。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于1776年出版,在這篇具有開拓性的宣言中,史密斯闡述了他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并推斷,追求自身利益是經濟成功的關鍵,"我們期待晚餐的不是屠夫、釀酒師或面包師的仁慈,而是他們的關心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亞當·斯密于1790年7月17日在愛丁堡去世。他從未結過婚,在他自己的堅持下,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的手稿被銷毀了。當他臨終時,史密斯說他后悔自己一生沒有取得更多的成就。然而,今天,亞當·斯密被公認為現代經濟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