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前利潤,也稱為稅前利潤,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它是公司損益表上報告的一個項目,用來描述稅前收益。投資者可能有興趣比較同一行業但受兩個不同稅法約束的兩家公司的稅前利潤,以確定它們的相對效率 凈收入減去所得...
稅前利潤,也稱為稅前利潤,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它是公司損益表上報告的一個項目,用來描述稅前收益。投資者可能有興趣比較同一行業但受兩個不同稅法約束的兩家公司的稅前利潤,以確定它們的相對效率

凈收入減去所得稅是公司的稅前利潤。損益表反映了公司在一段時間,通常是一個月、一個季度或一年。在會計學中,凈利潤或利潤表的底線是指公司在給定時間段內的總收入減去總費用。稅前利潤,有時稱為稅前利潤,是損益表中倒數第二行稅前利潤可以自下而上計算,也可以自上而下計算,如果底線已知,凈收入減去所得稅就是稅前利潤。也可以通過從總收入中減去營業費用、折舊和利息費用來計算。計算一家公司的稅前收益可以提供有關其運營效率。除非稅法因政治變化或搬遷而發生重大變化,否則公司的所得稅稅率應保持與收益成正比銷售成本、員工工資和研發成本的變化獨立于稅收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通過比較一段時間內的稅前利潤來分析公司在銷售疲軟的情況下控制成本的努力如果兩家公司處于不同的稅收管轄區,感興趣的投資者可能還想比較兩家競爭公司的稅前利潤,以確保在選擇投資時蘋果公司與蘋果公司進行比較。例如,假設ABC公司的年凈利潤為970萬美元收入。相比之下,XYZ公司一開始似乎沒有那么有吸引力,凈收入只有950萬美元。投資者可能更喜歡ABC公司,除非他比較稅前利潤。XYZ公司可能是一個平穩運作的公司,公司稅率為7%。ABC公司可能會接受一個月后到期的臨時3%稅收優惠政策的優勢在于,稅率將恢復到18%。投資者比較了兩家公司的稅前利潤,ABC公司為1000萬美元,XYZ公司為10.2美元。投資者認為后者是一家效率更高、稅務風險更小的公司,因此是一項更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