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感覺到耳鳴的聲音,是內耳損傷的一種癥狀。由于耳鳴是可感知的噪音,因此沒有客觀的方法來測量或物理治療耳鳴。耳鳴再訓練療法使用低噪音和心理技巧幫助患者減少對耳鳴感的意識耳鳴可能是鼓膜破裂的癥狀,Pawel博士...
耳鳴是感覺到耳鳴的聲音,是內耳損傷的一種癥狀。由于耳鳴是可感知的噪音,因此沒有客觀的方法來測量或物理治療耳鳴。耳鳴再訓練療法使用低噪音和心理技巧幫助患者減少對耳鳴感的意識耳鳴可能是鼓膜破裂的癥狀,Pawel博士開發了耳鳴再訓練療法Jastreboff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正式發表在醫學界。作為耶魯大學的教授,Jastreboff研究發現耳鳴的不同音調和音調,以便開發針對不同噪音水平的治療方法。在采訪耳鳴患者后,他發現并非所有人都是均勻的Jastreboff的研究還得出結論,噪音的體積沒有顯著差異,而是個人對噪音的感知在他的研究得出結論,有些耳鳴患者可以忽略鈴聲,Jastreboff提出了他的耳鳴再訓練治療模型的核心原則,它基于這樣一個概念:所有的感覺信息都發生在神經系統的幾個層次,最終都在大腦皮層,大腦中負責感知知覺的區域他認為,每天都會出現的噪音,比如冰箱嗡嗡作響或汽車駛過,對人來說并不是那么明顯,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知道這些噪音是微不足道的,不需要聽覺信號傳到大腦皮層Jastreboff認為,可以訓練神經系統來處理耳鳴的響聲,這種方法被稱為習慣化。耳鳴再訓練治療的第一個條件是消除與耳鳴聲音有關的任何負面心理聯系,第二個條件是保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檢測噪音的能力,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知道如何意識到噪音,他或她可能無法積極地對其進行再訓練。耳鳴再訓練治療通常持續在一到兩年內,當耳鳴最為普遍時,患者在耳后佩戴噪聲傳輸設備。治療師通過設備傳輸低帶寬噪聲,因為沉默可能會暫時加重耳鳴。由于噪聲傳輸設備覆蓋了使耳鳴更嚴重的沉默,患者可能開始對噪音感到不那么惱火,不再把負面情緒與耳鳴聯系起來。寬帶頻率被認為是刺激神經系統,以便對其進行重新編程,最終將耳鳴視為微不足道的噪音,而不是壓力或煩人的噪音
-
發表于 2020-08-23 07:03
- 閱讀 ( 581 )
- 分類:醫療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