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已滅絕的哺乳動物,原產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它不是老虎,而是一種類似狗的有袋動物,與帶狀食蟻獸關系密切,與考拉和袋鼠有著遠親關系。最后一只已知的塔斯馬尼亞虎于1936年死于圈養,1986年,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已滅絕的哺乳動物,原產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它不是老虎,而是一種類似狗的有袋動物,與帶狀食蟻獸關系密切,與考拉和袋鼠有著遠親關系。最后一只已知的塔斯馬尼亞虎于1936年死于圈養,1986年,塔斯馬尼亞虎被宣布滅絕。據信塔斯馬尼亞虎在滅絕前已經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生活了數千年。

據信最后一只塔斯馬尼亞虎已經死亡1936年被囚禁。這種動物長得像只狗,這就是為什么它有時被稱為塔斯馬尼亞狼。它站在大約2英尺(61厘米)高,從鼻子到尾巴大約6英尺(1.83米)。塔斯馬尼亞虎有短的皮毛和橫貫其背部的條紋。不像狗,它有一個長而硬的尾巴。很少觀察到它移動迅速,即使當它這樣做的時候,它僵硬的尾巴使塔斯馬尼亞虎很難奔跑。

塔斯馬尼亞虎與考拉有著遠親關系塔斯馬尼亞虎被獵殺是因為它們對綿羊和雞有明顯的捕食作用。歐洲殖民者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給這些動物發放了賞金。20世紀初,一場疾病流行襲擊了塔斯馬尼亞虎種群在疾病和大規模捕獵之間,這種動物被認為是在1936年滅絕的。盡管它們的名字看起來很有攻擊性,但人們觀察到塔斯馬尼亞虎一般都很害羞,會避免與人類接觸。被捕獲塔斯馬尼亞虎經常不經搏斗就放棄了。據報道,有些老虎甚至突然死亡,好像是因為休克。盡管它們在人類周圍天性靦腆,塔斯馬尼亞虎是食肉有袋類動物。它們依靠耐力和嗅覺來捕食獵物。塔斯馬尼亞虎會捕食獵物,直到獵物筋疲力盡。這些動物是夜間活動的,這意味著它們在夜間狩獵和進食。保存下來的這種動物的大腦標本表明,除了嗅覺靈敏外,它還有著發達的視覺和聽覺。塔斯馬尼亞虎出現在土著居民。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巖畫描繪了塔斯馬尼亞虎。歐洲殖民者第一次發現這些動物時,它們只在塔斯馬尼亞島土生土長。荷蘭探險家阿貝爾·塔斯曼(Abel Tasman)以塔斯馬尼亞島命名,他在1642年記錄到,他曾見過野獸的腳印,"爪子像老虎一樣"。其他歐洲人那個時期的探險家也報告說看到過這種動物,但直到1808年,科學家才將塔斯馬尼亞虎歸為一類。

塔斯馬尼亞是澳大利亞南部的一個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