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tz金屬黃銅由一種獨特的在不同的時間將金屬混合在一起的過程。蒙茲金屬是作為昂貴的重銅的替代品而開發的。它由大約60%的銅和大約40%的鋅以及少量的鐵組成。成品實際上被認為是黃銅的一種形式,但它一直保持著它的名字。喬治·弗雷德里克·蒙茨1832年在英國伯明翰發明了銅鋅混合金屬。芒茨將他的業務轉移到一家鋼鐵廠,并在這種金屬因各種運輸目的而廣受歡迎后開始生產這種金屬。當時,它的價格是銅的三分之二,但事實證明它同樣堅固可靠。他的公司在19世紀40年代的鼎盛時期生產了幾千噸蒙茲金屬。他的專利在1846年到期,各種競爭對手開始生產這種合金。蒙茲金屬黃銅是通過一種獨特的工藝,在不同的時間將金屬混合在一起。銅首先在反射爐中熔化,然后再注入鋅。熱的,粘稠的液體被排到粘土襯的平底鍋里,然后澆入模具中。合金在鐵錠模中冷卻,然后形成最終狀態,通常是薄片或螺栓。將金屬浸入弱酸溶液并用水沖洗后,它已經可以使用了。蒙茲金屬可以用于任何銅的用途,但是航運業接受這種合金的程度超過了其他任何合金。在19世紀,它作為一種替代銅用于船上的船體襯里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人們發現,這種金屬片也可以包裹在橋墩上,因為它的腐蝕速度不如銅快。蒙茲金屬至今仍在使用,而且最常用于螺栓,因為它們價格便宜而且非常堅固。喬治·蒙茨的發明幾乎一直是制造業的主要產品200年前,由于其成本和耐用性,它作為銅的替代品在航運和螺栓制造業獲得了成功。蒙茲金屬是一種合金,被世界各地的建筑商使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