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是已經滅絕的蜻蜓目原蟲,“早期蜻蜓”的意思是“早期蜻蜓”。這個目的成員之所以被命名為“獅鷲”,是因為它們與現代蜻蜓有著重要的區別。原生蜻蜓的化石記錄涵蓋了從石炭紀晚期到古生代二疊紀晚期。...
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是已經滅絕的蜻蜓目原蟲,“早期蜻蜓”的意思是“早期蜻蜓”。這個目的成員之所以被命名為“獅鷲”,是因為它們與現代蜻蜓有著重要的區別。原生蜻蜓的化石記錄涵蓋了從石炭紀晚期到古生代二疊紀晚期。這是大約3億年前,對化石的研究表明,動物生命很可能在5.5億至6億年前首次出現在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物種是二疊紀晚期的大神經癥,翼展超過75厘米(30英寸或2.5英尺),估計重量超過450克(1磅),與烏鴉相似。它比任何生活在陸地或空中的昆蟲都要大,今天最重的昆蟲是巨人甲蟲的幼蟲期,最大重量為115克(4.1盎司)。由于晚石炭紀巨蜥與巨神經癥的大小相似,而且更為人所知,本文的信息將主要集中在巨神經癥上,以便更好地了解巨神經及其同類昆蟲的大小,想想今天在南美洲發現的最大的蜻蜓,它的翼展只有7英寸,大約是大夜蛾的三分之一,是一種食肉動物,以其它昆蟲,甚至小型兩棲動物為食。它的名字是“大脈”,以其翅膀上的靜脈網命名。雖然已經發現了一些完整的翅膀和更少的全身印痕,但大部分的巨脈化石都只是翅膀的碎片。迄今為止挖掘出的少數尸體印痕顯示了一個球狀的頭部,巨大的下顎,以及大胸部,強壯多刺的腿,細長的腹部,像蜻蜓唯一被發現的身體印痕是巨神經鞘動物科。其他的原生動物成員僅僅是從翅膀碎片中得知的。昆蟲的氣管呼吸系統限制了它們的最大尺寸,許多史前的昆蟲,尤其是石炭紀的昆蟲都超過了這個極限。然而,據認為,在含有大量樹木和其他產氧植物的石炭紀時期,地球大氣中的含氧量約為30-35%,而不是今天的20%。這將為更大的昆蟲提供足夠的氧氣,化石記錄表明確實如此,但有些昆蟲,如巨神經,即使考慮到額外的氧氣,仍然超過了昆蟲循環模型預測的極限,因此,這種突破極限的原因一直是古生物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可能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爭論和化石搜尋,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好的答案。Meganeura這個物種非常受歡迎,因此一本關于昆蟲化石的科學期刊就以它命名
-
發表于 2020-09-06 14:22
- 閱讀 ( 610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