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恐龍,除了一些后來成為現代鳥類的恐龍,在大約655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滅絕了。沒有一種比貓大的陸地動物幸存下來。天空在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里基本上被遮住了,殺死了許多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植物和微...
所有的恐龍,除了一些后來成為現代鳥類的恐龍,在大約655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滅絕了。沒有一種比貓大的陸地動物幸存下來。天空在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里基本上被遮住了,殺死了許多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植物和微生物物種。依賴植物物質消耗的物種,如所有的素食恐龍,在食物來源消失和腐爛后就滅絕了。僅在北美,就有57%的植物物種滅絕了。在古生物學中,與這次大滅絕相對應的巖石層被稱為K-T邊界。

關于恐龍滅絕的確切原因的猜測仍在繼續。即使是在今天,我們也無法百分之百地確定造成這次大滅絕的真正原因。但是,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斯(Luis Alvarez)的主流理論,一顆6英里長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釋放出200萬顆原子彈的能量,并將熔化的巖漿傾瀉到地球的整個表面。

許多人認為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的原因。阿爾瓦雷斯的滅絕理論有兩個事實支持:第一,巨大的奇克蘇魯伯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火山口可以追溯到K-T邊界時代。第二,在全世界,K-T邊界巖石中含有異常高比例的銥,銥是地球表面非常稀有的物質,但更多的是在小行星中。這表明撞擊產生的碎片落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這說明了撞擊的破壞性隕石坑下面的巖石富含石膏,在碰撞后會產生二氧化硫氣霧云,造成酸雨,并殺死依靠貝殼生存的海洋生物。它非常大,暴露在地表,對光滑的生態系統的依賴程度比低專門的植物和微生物,恐龍受到了滅絕效應的沖擊。奇克蘇魯伯小行星以一個角度撞擊地球,向西北方向移動。這將使巖漿熱,彈道上重新進入噴射物,遍布今天的美國中部,一個以恐龍數量眾多而聞名的地區。熱的直接影響可能會在數小時內殺死99%或更多的恐龍。那些能夠在巖漿雨中幸存下來的人將在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內死亡,他們的食物來源也會枯竭,生態系統也將徹底瓦解。生命將不再是原來的:從那時起,在地球上茁壯成長的不是恐龍,而是更小的溫血動物。

撞擊現在墨西哥尤卡坦的小行星擁有200萬顆原子彈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