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外天文學的曙光出現在1917年,當時美國天文學家赫伯·柯蒂斯在M31內觀測到一顆恒星新星,這是當時被稱為大仙女座星云的正式名稱。當時,人們認為仙女座等螺旋星云位于我們自己的星系內,它的大小只比太陽系大幾倍,距離...
銀河系外天文學的曙光出現在1917年,當時美國天文學家赫伯·柯蒂斯在M31內觀測到一顆恒星新星,這是當時被稱為大仙女座星云的正式名稱。當時,人們認為仙女座等螺旋星云位于我們自己的星系內,它的大小只比太陽系大幾倍,距離不到50米,000光年。他們認為銀河系代表了整個宇宙。

在仙女座星系(當時被稱為大仙女座星云)中的一項發現導致了星系外天文學。柯蒂斯在M31觀測到這顆新星后,搜索了攝影記錄,注意到該地區還有11顆新星。如果M31它只是一個恒星星云,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新星在里面,為什么這些特征性地比其他新星要暗?柯蒂斯根據觀測結果推斷,這些新星比我們銀河系中已知的新星要暗10個量級,柯蒂斯宣稱大仙女座星云實際上是一個"島嶼宇宙",與銀河系不同,位于50萬光年之外。天文學家起初并不接受他的假設,于是一場科學辯論開始了。

河外天文學研究銀河系以外的天體。1920年,另一位美國天文學家哈洛·夏普利(Harlow Shapley)向柯蒂斯提出了一項關于當時重要天文學問題的大辯論,包括仙女座這樣的螺旋狀星云是否真的在我們的星系之外,許多天文學家都關注這一爭論,但最終結果并不確定直到1925年,埃德溫·哈勃(以他的名字命名哈勃太空望遠鏡)發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100英寸胡克望遠鏡的觀測結果,他才在仙女座星云中發現了造父變星,并用它們來測量它的距離,發現它是一個巨大的250萬光年。銀河系外天文學的時代已經開始,仙女座星云被改名為仙女座星系。在過去的80年里,河外天文學一直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通過使用星系的光學特征來測量星系的相對速度,人們發現,所有星系都在彼此遠離,整個宇宙都在膨脹。1998年,對Ia型超新星的觀測甚至表明,這種膨脹正在加速。宇宙學家現在認為,宇宙很可能會以"熱死亡"告終,加速膨脹會導致所有物質分散,并凍結。銀河系外天文學的一個重要事件是類星體,準恒星射電源的發現和研究。在已知的最遙遠的天體中,這些明亮的點源是非常明亮和非常遙遠的,雖然類星體最早是在1950年代被觀測到的,但直到70年代,人們才開始對類星體的性質達成共識:它們是活躍的星系核,由超大質量的黑洞組成,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世紀會吸進幾個太陽質量的物質,并釋放出大量的輻射。已經建立了正式的模型來描述這一點,銀河系外天文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被解開了。今天,數以百萬計的星系已經被科學家拍攝并分類,有時甚至借助公眾的幫助(如GalaxyZoo),星系要么是螺旋狀的,要么是橢圓的據估計,在可觀測的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個星系,有趣的是,這和人腦中神經元的數量差不多。

射電望遠鏡可以用來研究宇宙和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