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是從太陽或任何恒星向四面八方流出的帶電粒子流。它主要由自由質子和電子(等離子體)組成,能量約為1千伏(千電子伏)。這相當有能量,但是太陽風通常是無害的,因為它的密度很低,它向外延伸大約100個天文單位(天文單位,地日距...
太陽風是從太陽或任何恒星向四面八方流出的帶電粒子流。它主要由自由質子和電子(等離子體)組成,能量約為1千伏(千電子伏)。這相當有能量,但是太陽風通常是無害的,因為它的密度很低,它向外延伸大約100個天文單位(天文單位,地日距離),距離太陽大約是海王星軌道的三倍,在這一點上,它與星際介質相撞。這種風占主導地位的區域稱為日光層。

太陽風是彗星等離子體尾的來源。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太陽風是如何逃離太陽并向外傳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日冕是太陽大氣層的最高層,其范圍在100萬至300萬開爾文(100萬至300萬攝氏度,180萬至540萬華氏度)之間,偶爾也會達到1000萬開爾文的最高溫度。日冕的高溫在物理學本身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但當風從太陽射出時的速度-400到700公里/秒是另一個謎即使考慮到日冕的高溫,這些粒子必須從某處獲得一些額外的動能,以它們的速度逃離太陽。自由電子產生的磁場可能會加速質子遠離太陽。

太陽風產生了北極光。太陽風是各種現象的源頭其中最嚴重的來自太陽的極光,包括太陽的極光和太陽的極光每小時70億噸的太陽風,聽起來像很多,但在廣闊的太空中傳播時,幾乎什么都沒有。地球上只有1.5億年一次的風被噴射出去,而太陽在45.7億年的年齡里只損失了0.01%的質量。其他恒星,特別是沃爾夫-雷耶特恒星,損失的更多太陽的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化為太陽風。雖然太陽需要50萬億年的時間才能通過風將其全部質量噴射出去,但一顆沃爾夫-雷耶特恒星只需要大約10萬年。太陽風是長距離空間中的主要現象,但不是永遠存在的。這種風的影響在終止沖擊時開始減弱,距離太陽大約75個天文單位,在那里它的速度從超音速下降到亞音速。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于2005年5月23日至24日到達終止激波。從它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使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了當太陽風不是當地空間環境的主要影響時,動力學是如何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