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跨南極探險隊,又稱耐力遠征隊,是發生在1914-1917年的一次南極考察,一般被認為是南極探險英雄時代的最后一次重大考察,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南極探險的時代,缺乏有效的機械化運輸和與外界的無線電聯系,這次探險未能實現...
帝國跨南極探險隊,又稱耐力遠征隊,是發生在1914-1917年的一次南極考察,一般被認為是南極探險英雄時代的最后一次重大考察,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南極探險的時代,缺乏有效的機械化運輸和與外界的無線電聯系,這次探險未能實現陸路穿越南極大陸的目標,但它仍然以與之相關的英勇的生存故事而聞名。

帝國跨北極探險隊由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率領,1908年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爵士領導,他在1908年創造了征服北極后最南邊的探險記錄1911年,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提出,沙克爾頓認為穿越南極是僅存的最后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此,他乘坐"耐力號"帆船出發,一個支持小組"羅斯海黨"將負責在南極大陸的另一端鋪設補給站,以便該小組得以生存從一邊到另一邊的旅程。

跨南極探險隊的幸存者建造了圓頂屋作為避難所。經過五個月的跋涉,二月,在到達南極的威德爾海后不久,"耐力號"被困在浮冰中,帝國跨南極探險隊暫時被擱置。沙克爾頓希望漂浮的浮冰能把船帶到岸上,但經過8個月的南極冬季等待,到了10月,不斷侵蝕的浮冰像一個蛋殼一樣壓碎了船。此時,人們已經把船上的大部分補給都移走了,并在浮冰上建造了冰屋探險隊現在被摧毀了,人們把注意力轉向了生存。由于沒有無線電通訊,漂浮在完全無人居住的南極浮冰上,他們如何回到文明社會?帝國跨南極探險隊在"耐力"號遭到破壞后被正式放棄。他們決定帶著三艘救生艇前往附近有食品倉庫的島嶼。他們試圖徒步越過浮冰,但在南極夏季的高溫下,浮冰正在融化,冰上結出了巨大的彎曲到10英尺(3米)高。在兩天的行軍中,他們只走了兩英里。他們決定在浮冰上建立另一個營地"海洋營地",并不斷地從附近的耐力號那里回收補給,直到它最終滑入冰下。最糟糕的情況還沒有到來。他們沒有在冰上徒步旅行,而是等待浮冰把他們帶到他們想去的地方。浮冰漂浮在幾個島嶼上,步行是夠不到的,因為每天只能前進一英里。南極的夏天使浮冰變軟融化,幾乎無法行走。4月,浮冰突然裂開,他們帶著三艘救生艇漂流。他們前往位于南極北部格雷厄姆大陸頂端的大象島。在對海岸進行了幾天的梳理之后,終于找到了一個狹窄的巖石海灘,救生艇也降落了。30人被困在這個冰凍的巖石小島上,很少有人造訪。要回家,他們需要從南喬治亞州尋求幫助,南喬治亞州是一個橫跨南大洋800英里(1300公里)的偏遠捕鯨前哨站。五個人乘坐一艘加固的救生艇出發,穿越了這個星球上最危險、最狂風暴雨的海面。長話短說,他們差點在穿越中喪生,但最終還是來到了南喬治亞島上無人居住的那一邊他們艱難地跋涉了30個小時,穿越崎嶇的島嶼,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他們到達了斯特羅姆尼斯捕鯨哨所。從那里,他們前往福克蘭群島,讓船只從象島接回其余的人。在三次失敗的嘗試后,沙克爾頓終于拯救了他的部下,回到了倫敦的老家。帝國跨大西洋的遠征終于結束了,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至少每個參加探險的人都經受住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