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學方法是天體物理學中使用的一種方法,它試圖通過小行星在空間中的運動如何受到經過它附近的另一顆小行星的引力的影響來確定它的質量。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微擾理論,它已經導致了對24個突出的小行星質量的估計小行星。...
動力學方法是天體物理學中使用的一種方法,它試圖通過小行星在空間中的運動如何受到經過它附近的另一顆小行星的引力的影響來確定它的質量。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微擾理論,它已經導致了對24個突出的小行星質量的估計小行星。使用動力學方法確定小行星質量是目前最成功的方法,除了2011年的航天器直接飛行外,但由于存在兩個顯著的局限性,它很容易出現問題。由于小行星通常是非常小的天體,它們從遠處對彼此產生的引力效應往往很小,無法用現有的技術進行測量。第二,動力學方法只適用于空間中兩個相互隔離的天體,它們之間的距離很近,如果射程中的其他小行星或行星同時影響直接研究的兩個天體的運動,則會產生復雜的天體力學效應。谷神星以前被認為是一顆大型小行星,現在被稱為矮行星。天文學中必須有一組狹窄的條件用動態法測定小行星質量,誤差允許值不超過物體真實質量的10%,這些條件包括被測小行星與另一顆小行星重復、一對一的相遇,以便進行多次測量,并與過去的運動進行比較從2003年開始,使用動力學方法測定前19顆小行星的質量時,依據的是1900年至2002年期間天體軌道的歷史記錄,以確保計算中盡可能精確截至2011年,天文界用了200年的時間來確定太陽系中24顆小行星的質量。按照小行星的標準來看,這些天體大多相當大,比如小行星谷神星,它本身就占整個小行星帶質量的30%至40%,谷神星的質量僅為然而,地球上的月球,甚至它的質量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一些小行星有自己的天然衛星,如1998年的WW31和2001年的QT297,這使得更頻繁地計算引力擾動成為可能。小行星也曾被433厄洛斯和253瑪蒂爾德等航天器訪問過2000年的近地小行星會合鞋匠號(Near Shoemaker)探測器,利用它們對飛船的引力效應來確定它們的質量。用動力學方法測定質量的其他大型小行星包括2顆帕拉斯星和4顆灶神星,其中還包括2001年火星在其引力場范圍內經過時所引起的擾動。灶神星在其質量計算中還進行了一次航天器觀測。例如45號尤金尼亞,87號西爾維亞,90個Antiope已經用動態方法計算了它們的質量,完全基于他們自己的軌道衛星
-
發表于 2020-09-08 03:56
- 閱讀 ( 614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