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上天前都會嚴格檢查身體狀況和患病史,有嚴重病史是不允許上天的。另外宇航員吃的食物也是精挑細選,不會有問題。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排除宇航員會在太空突然生病。2008年2月 “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后,美國宇航局宣布,原定于次日進行的太空行走因“一名宇航員的健康問題”而推遲一天。
所以,航天醫生們會準備數套應急方案在宇航員生病時啟用。除了必要的防治疾病的預案,醫監醫保系統還會給飛船上配備航天藥箱,由航天員帶上飛船。
航天醫生也要通過航天員穿在身上的生理背心傳回的醫學指標,對航天員在太空飛行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飛船會實時將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的影像,以及他們的血壓、體溫、呼吸、心電圖4大基本生理監測數據傳遞到地面指揮中心。
另外,飛船在軌飛行后,航天醫生還要開通特殊的對話通道。由于航天員的身體狀態和太空感受涉及機密,對話可能會采用事先設計好的暗語。比如癥狀、用藥、感受等都可能會變換成10、20之類簡短的數碼,每個數碼代表什么意思,只有航天醫生和航天員知道。
據了解,這種通話不僅能及時掌握航天員的身體狀況,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論證,而且還可以給在寂靜的特殊環境下生活的航天員以心理支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