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典型的日歷價差中,交易者將買入遠月的期權,賣出近月的期權。在典型的日歷價差中,交易者會買入一個遠月的期權,賣出一個近月的期權,這兩種交易都是以相同的執行價進行的,單從時間價值上看,遠月期權價格會高于近月期權,交易分錄是借記交易,即虧損,對于交易者來說,這個進入成本等于兩個期權價格之間的差額。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基礎市場價格保持穩定,賣出期權的價格將比買入期權的價格下降得更快,兩個價格之間的差價將增加。然后交易員可以退出交易,這是一種信用交易,總價格高于進入成本。這會給交易者帶來凈利潤。為了說明這一點,考慮一個假設的日歷價差。交易員希望對商品X的期貨執行利差。時間是9月交易者以8美元購買1月50日到期的期權,并以5美元的價格賣出11月50日的期權。該交易的總成本為3美元。當11月初到來時,他或她的11月50日期權價格已下跌至2美元,他1月50日的期權價格已經下跌到7美元。他現在以7美元的價格賣出1月50日的期權,并以2美元的價格回購11月50日的期權,從而產生了5美元的信貸。他交易的總利潤是信貸5美元,減去初始借方3美元,即2美元。另一種類似的交易,雖然使用頻率較低,是反向日歷價差。在這里,交易者賣出遠月期權,買入近月期權。交易進入是一種凈信用,只有當期權價格之間的價差減小時才會以盈利告終。最常見的兩種情況是價格偏離執行價或整體隱含價格交易進行時,市場波動性縮小。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