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準備學軟件測試了。屬于計算機專業,畢業第二年零計算機方面工作經驗。轉行原因:
1.現在工作太過養老安逸,工資也不高,想想以后真的得換個工作了
2.之所以選軟件測試,因為身邊親戚做的這個,已經很深入了,愿意帶我入行
3.剛剛看了知乎的很多新人入坑介紹,感覺想要高收入真的得學習徹底,就算理論知識學到位,實踐最重要(感謝大佬們分享)
最后總結一句:
一入也不知道何時成果
但愿順順利利它日崛起!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主要還是要靠能力和經驗的,證書不重要。如果有個更好,計算機等級考試里有個“軟件評測師”就是的。 最好有開發經驗,能讀寫代碼,否則你只能做文檔和黑盒測試,基于代碼的測試你很難做的。微軟很多測試員都是開發組里轉過來的。
···································^^····································
面試一定要自信,不會可以學的嘛!現在的外企更看重的是自學能力!你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的!! 軟件測試現在都是用專業的軟件進行測試,不像以前隨便找點大學生測了!雖然軟件測試人員最好是編程出身(因為可以更好的找出問題),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建議你在面試前找到專業書籍,惡補下專業術語!你日語很好,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祝你成功!~~
···································^^····································
你可以到www.51testing.com去了解。
···································^^····································
好象沒這方面的吧??...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靈長類增齡相關健康狀態減損的生物學基礎”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2019年5月12日,“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靈長類增齡相關健康狀態減損的生物學基礎”項目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順利召開。
項目負責人詳細匯報了項目的總體設計、預期目標及已取得的研究進展。三位課題負責人也分別對各自承擔的課題任務和進展情況進行匯報。相關領域專家就項目和課題的課題協作、應用前景展開了討論,為項目進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化學藥與醫療器械處負責人強調,一是要加強項目間組織協調,產生協同創新作用;二是要加強成果轉化,發現增齡相關健康狀態減損的新機制、新靶點,產生能轉化的成果;三是要落實配套條件,為項目順利進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生物中心組織開展“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部分項目中期現場檢查工作
2019年5月10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生物中心”)在西安組織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應用高新生物醫用材料研發新一代眼人工晶狀體產品項目”中期現場檢查工作。專項專家組成員、同行專家、生物中心、陜西省科技廳等單位的有關同志,項目組成員等20余人參加了會議。
項目研發團隊從項目中期完成情況、已取得的進展、人員和經費投入使用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等方面進行了匯報。與會專家針對項目匯報進行了質詢,重點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進一步推進項目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專家組提出項目內各課題要進一步加強協調與合作,根據實際研發工作需要,及時吸納相應的專業人員參加項目研究,充實研究力量;項目承擔單位應充分落實法人單位責任,做好項目的組織管理工作,嚴格按計劃推進項目組織實施,確保項目按期完成任務目標。
“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重大/新發農業入侵生物風險評估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中期現場檢查工作會議召開
2019年4月1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重大/新發農業入侵生物風險評估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的中期現場檢查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期檢查組專家、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有關工作人員以及項目組成員等40余人參加了會議。
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研發進展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專家組對項目的研發任務,中期考核指標完成情況,以及項目組織管理和經費管理等執行情況進行了質詢交流、資料審查、現場查驗,深入了解該項目的研發進展和攻關難點,并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總體進展良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預期可完成任務指標,經費使用合理,組織管理有效。建議加強成果凝練,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務,確保專項目標的順利實現。
“重大/新發農業入侵生物風險評估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牽頭,于2017年7月啟動實施,執行期為3年。該項目建立了大區域跨境農業入侵物種的生物信息庫,構建了入侵物種的跨境聯動風險評估模型,研發了入侵物種的遠程圖像識別、DNA指紋圖譜分析、多基因界定等快速檢測甄別技術,以及疫情擴散阻截與靶向滅除技術等。以上成果為大區域跨境農業入侵物種的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撐保障。
“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生物危害模擬仿真和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中期現場檢查工作會議召開
2019年4月1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生物危害模擬仿真和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的中期現場檢查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期檢查組專家、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有關工作人員、項目組成員等30余人參加了會議。
項目研發團隊從中期進展情況、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人員和經費投入使用情況以及項目組織管理等四個方面進行匯報。與會專家針對項目匯報進行了質詢,提出了進一步推進項目和課題順利實施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專家組表示,該項目總體進展順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預期可完成任務指標,經費使用較合理,組織管理有效。建議加強成果應用,繼續高質量完成后續各項研究內容。
“生物危害模擬仿真和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牽頭,于2017年7月啟動實施,執行期為3年。該項目建立了重大生物危害風險評估技術體系和風險評估基礎數據庫,研制了一體化集成風險評估軟件系統并開展應用示范,實現了風險評估的定量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對提高國家應對生物危害的決策指揮能力、推動生物危害風險評估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接軌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建設”中期檢查會議在青海大學召開
2019年5月14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生物中心”)在青海大學組織召開了“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建設”中期現場檢查會議。青海省科技廳、有關專家參加檢查。
青海大學副校長任延明表示,學校對“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建設”項目高度重視,不斷強化學校科研管理制度、優化科研環境、提升科研績效,以保質保量完成項目目標。青海科技廳副廳長張超遠要求項目組要集智攻關、加強協作,以實施項目為契機帶動青海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會上,青海大學趙延禮教授就青藏高原環境下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標準建立、設施建設情況、樣本采集情況、人員培訓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匯報,并就課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同與會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生物中心對項目提出要求,人類遺傳資源是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希望項目承擔單位能夠著眼長遠,高度重視,確保如期完成項目總體目標。
“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拉薩庫)建設”中期檢查會議在西藏大學召開
2019年5月8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生物中心)在西藏大學組織召開了“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拉薩庫)建設”中期檢查會議并進行現場檢查。科技部資管司、生物中心、西藏自治區科技廳,中期檢查有關專家參加檢查。
西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紀建洲表示,學校對樣本庫建設項目高度重視,一定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鐘國強要求項目組要加強溝通協作,以課題執行為契機帶動西藏科研能力提升。拉薩庫課題負責人、西藏大學醫學院歐珠羅布教授就高原環境下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標準建立、設施建設情況、樣本采集情況、人員培訓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匯報,并就課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同與會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生物中心強調,人類遺傳資源是重要的戰略性資源,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保藏庫建設關乎科技創新及生物安全,希望課題承擔單位能夠著眼長遠,高度重視,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全空間信息系統與智能設施管理”項目通過中期檢查
2019年4月28日上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全空間信息系統與智能設施管理”項目在北京通過了中期檢查。“地球觀測與導航”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同行專家、項目負責人、項目參研單位的研究骨干及“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成員共計40余人參加了中期檢查會。
本次檢查采用會議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研制系統、研究成果等的觀看和查驗以及會議評議,檢查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中期目標任務,通過了中期檢查。同時,檢查專家組建議項目執行后半段盡快形成完整的創新性理論體系、加快城市智能設施管理示范應用開展,并加強課題研究計劃與經費使用進度的匹配,以期順利完成項目目標。
該項目的目標是創建以多粒度時空對象來描述現實世界(含人機物三元世界)的全空間信息系統建模理論,解決多粒度時空對象描述、生成、管理、分析、可視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開創空間信息系統構建與應用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全空間信息系統平臺,進而開展應用示范。
目前,項目已經提出并構建了全空間信息系統建模理論和方法,設計和實現了多粒度時空對象數據結構、數據模型和交換格式;設計和研制了多粒度時空對象建模工具、全空間數據庫管理軟件、時空對象訪問引擎、全空間信息系統集成開發框架等,開發了全空間信息系統平臺原型和應用試驗系統。
該項目預期目標的達成,將有望實現理論與技術的原始創新,突破傳統GIS以地圖為模板的間接建模方法,以多粒度時空對象來直接描述從微觀到宏觀的現實世界,建成新一代空間信息系統——全空間信息系統,以提高我國在空間信息系統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引領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方向,有效推動我國空間信息系統技術的跨越發展。
具有拓撲特性的空間光場產生、調控及與微結構相互作用”項目中期總結會召開
由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支持的“具有拓撲特性的空間光場產生、調控及與微結構相互作用”項目日前召開中期總結會。會議由項目承擔單位南開大學主辦,課題承擔單位西北工業大學承辦。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專家、指南編制專家和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專項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工作人員,以及項目承擔單位和課題承擔單位相關管理人員、項目骨干等30余人參加了會議。
項目首席科學家陳志剛教授匯報了項目總體進展情況,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中期任務完成情況。與會專家認為項目按照任務書的計劃有序開展工作,各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在對標技術應用、新現象發現和新原理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專家們也針對即將開展的專項中期檢查工作,為項目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會的專項辦同志通報了中期檢查工作的基本考慮和最新的政策要求,解答了項目承擔人員提出的問題。項目組表示將依據專家意見和有關管理要求,進一步凝練科研成果,梳理下一步工作目標,按照任務書要求完成后續工作。
“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
為認真落實科技部高技術中心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總體工作安排,制定2019年專項及項目管理工作計劃,推進專項項目按計劃完成,2019年4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會同總體專家組在西安組織召開了專項管理全體會議。
會上,專項辦負責人首先介紹了專項2018年度項目的評審立項情況,并指出,專項最后一批項目的正式啟動標志著專項已經進入實施的關鍵時期,專項辦須與總體專家組更緊密配合,打好重點專項目標任務實現的最后攻堅戰。要在進一步減負放權的基礎上選擇作為,做好中期檢查、年度報告審查等規定的項目管理動作,全面把握項目的實施情況;要在強化項目考核指標和綜合績效評價的剛性約束基礎上,多為項目提供更多的咨詢建議等柔性服務;要在強化項目核心技術攻關的基礎上,提前謀劃成果的轉化應用,協助項目加強與應用部門的對接。
會上,各項目責任專家匯報了主責項目的進展情況和在戰略研究方面的工作進度和研究成果,總體專家組組長錢德沛教授對項目整體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建議總體專家組和項目組以高性能計算專項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撰寫有高度和廣度的綜述性文章和項目研究亮點成果報告。專項總體項目負責人劉軼教授對評測軟件研制的進展狀況向專家組進行了匯報,專家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專家組和專項辦共同討論了下半年的工作計劃,提出加強各板塊間的交流,宣傳項目成果等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
本次會議的召開,為本年度專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云計算和大數據”重點專項“面向國產處理器的虛擬化技術與系統”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無錫召開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云計算和大數據”重點專項2018年度立項項目“面向國產處理器的虛擬化技術與系統”的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于2019年4月28日在無錫召開。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王禮生所長、總體專家組專家、項目咨詢專家組專家、項目和課題負責人,以及專項辦等有關人員共計3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王禮生所長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致辭,表示研究所將按照科技部的相關要求,加強項目管理工作,對項目予以大力支持。專項辦有關同志從重點專項基本情況等方面闡述了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的管理機制和制度要求。項目負責人朱建濤總師從項目的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項目的團隊組成、任務分工、實施管理與運行、實施關鍵節點、具體實施計劃等方面對實施方案進行了匯報。與會專家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質詢討論,總體肯定了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認為項目研究內容、技術路線、成果形式明確,任務分解具體,項目實施方案合理可行。專家建議進一步明確量化考核指標,加快項目進度,進一步加強課題與項目總體目標的關聯。通過本次會議,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和任務目標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本項目針對國產處理器平臺上構建云計算生態的研究目標,重點突破國產多核/眾核平臺虛擬化統一接口和資源調度、虛擬化性能優化及高效虛擬執行環境、國產多核/眾核平臺云服務器設計等技術,研發面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虛擬化系統,形成面向國產多核/眾核的虛擬機環境;建立面向國產多核/眾核的虛擬化評測體系,形成測評工具集。構造面向特定領域/應用的輕量級虛擬機,通過多領域多方向的示范應用,實現X86云服務器的等效替換,為構建自主、安全可靠和軟硬件一體化的云計算、大數據平臺打下堅實的根基。
“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項目推進會在濰坊召開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項目2019年度推進會在濰坊召開,該項目由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承擔。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同行專家、項目和課題負責人,以及“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等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上,項目團隊負責人介紹了項目概況、執行進展、風險與應對、以及項目下一步執行計劃等。項目團隊與專家就項目實施情況展開深入的討論,專家建議項目團隊聯合國內優勢團隊,繼續加強產品可靠性和耐久性驗證,以及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該項目面向多類型燃料電池商用車工況需求,開發涵蓋重型載貨車的燃料電池商用車系列化產品,實現大批量工程化應用;突破長壽命、低成本、高環境適應性燃料電池發動機、電堆、膜電極等共性關鍵技術和產業化技術,形成大功率電堆和系列化、多規格燃料電池發動機萬套級生產制造能力,并建立全技術鏈測評體系和推廣應用基礎保障體系,實現規模化示范應用。截至2019年3月,項目開發了2款燃料電池車型,獲得4個整車產品公告,生產了110輛整車;30輛已在濰坊上線運行,累計運行里程超14萬公里。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超高參數高效二氧化碳燃煤發電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中期檢查在北京進行
2019年4月28-29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組在北京對華北電力大學牽頭的“超高參數高效二氧化碳燃煤發電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進行了中期檢查。項目推薦單位教育部科技司代表,項目牽頭單位管理部門代表,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和骨干成員,專項總體專家、同行專家和財務專家等檢查組專家,以及專項辦相關人員約5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本次中期檢查包括現場檢查和會議檢查兩部分。在現場檢查中,專家組詳細考察了150kW超高參數二氧化碳流動傳熱實驗臺,聽取了項目團隊建臺方案選擇、關鍵部件設計制造及采用“掛圖施工”管理工作經驗介紹。檢查會上,項目負責人徐進良教授對照中期檢查要求對項目執行的總體進展、階段性成果及經費使用情況等進行了介紹;檢查專家組審閱了相關材料,經質詢研討與提問,專家組一致認為本項目總體進展正常,執行期內項目目標和考核指標有望實現;同時,專家組還提出加強燃煤發電CO2循環熱力系統各種方案比較研究、系統概念設計工程可實現性研究等寶貴和有益的建議。
專項辦有關同志肯定了項目負責人依照項目實施方案編制“甘特圖”,并根據項目進展進行優化動態調整,指出采用“掛圖施工”是促進項目有效推進實施的重要管理舉措之一,希望項目團隊在未來工作中針對項目的難點和重點,充分發揮項目專家組的咨詢作用,加強學科融合,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
超高參數二氧化碳(簡稱“S-CO2”)燃煤發電系統采用高溫高壓二氧化碳代替水蒸氣,實現動力循環和電力生產。本項目以1000MWe級S-CO2燃煤發電系統為研究對象,提出全流程一體化的大型S-CO2燃煤發電系統的概念設計,為我國發展該變革性發電系統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全空間信息系統與智能設施管理”項目通過中期檢查
2019年4月28日上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全空間信息系統與智能設施管理”項目在北京通過了中期檢查。“地球觀測與導航”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同行專家、項目負責人、項目參研單位的研究骨干及“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成員共計40余人參加了中期檢查會。
本次檢查采用會議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研制系統、研究成果等的觀看和查驗以及會議評議,檢查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中期目標任務,通過了中期檢查。同時,檢查專家組建議項目執行后半段盡快形成完整的創新性理論體系、加快城市智能設施管理示范應用開展,并加強課題研究計劃與經費使用進度的匹配,以期順利完成項目目標。
該項目的目標是創建以多粒度時空對象來描述現實世界(含人機物三元世界)的全空間信息系統建模理論,解決多粒度時空對象描述、生成、管理、分析、可視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開創空間信息系統構建與應用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全空間信息系統平臺,進而開展應用示范。
目前,項目已經提出并構建了全空間信息系統建模理論和方法,設計和實現了多粒度時空對象數據結構、數據模型和交換格式;設計和研制了多粒度時空對象建模工具、全空間數據庫管理軟件、時空對象訪問引擎、全空間信息系統集成開發框架等,開發了全空間信息系統平臺原型和應用試驗系統。
該項目預期目標的達成,將有望實現理論與技術的原始創新,突破傳統GIS以地圖為模板的間接建模方法,以多粒度時空對象來直接描述從微觀到宏觀的現實世界,建成新一代空間信息系統——全空間信息系統,以提高我國在空間信息系統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引領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方向,有效推動我國空間信息系統技術的跨越發展。
“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有關項目推進會在廣州召開
2019年5月7日,由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牽頭承擔的“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兩個項目“基于組學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高通量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2017YFC1601200)”、“食品中生物性及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識別與確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2018YFC1602500)”的實施推進會在廣州順利召開。
廣東省微生物所吳清平院士、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工業生物技術處負責同志、廣東省科技廳農村處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會議由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朱紅惠研究員主持。食安專項專家組成員、項目組成員等六十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聽取了兩個項目的實施方案、進展匯報。與會專家就項目的研究內容、攻關重點和進度計劃安排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會議還針對國家食品安全科技發展支撐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達成共識--食品安全領域要在不斷深入科技研究的同時,加大科普宣傳力度,進一步保障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來源:銳動源編輯部
設計:種 瑞
審核:李建榮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