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軟件測評機構哪家好,軟件檢測報告多少錢? 軟件測試這個職業到底怎樣?值得我轉行嗎?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在,每天都有無數的APP、平臺、系統產生,無數的軟件產品在不斷的更新迭代。所以企業對于軟件測試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畢竟,在軟件質量控制方面,軟件測試具...

    軟件測評機構哪家好,軟件檢測報告多少錢?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在,每天都有無數的APP、平臺、系統產生,無數的軟件產品在不斷的更新迭代。所以企業對于軟件測試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畢竟,在軟件質量控制方面,軟件測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衡量軟件質量的重要方式。

    一般企業需要做軟件測試時,都會傾向于選擇第三方軟件檢測機構,公平,公正,出具的第三方軟件測試報告也比較有說服力。

    1、那么,什么是專業第三方軟件測評機構?

    軟件測評機構又稱公正檢驗機構,指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體之外的某個客體,我們把它叫做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兩個主體有聯系,也可以是獨立于兩個主體之外,是由處于買賣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2、軟件測評公司哪家好?

    1.中國軟件評測中心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又名“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簡稱“中國評測”,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一類科研事業單位。屬于國內權威的第三方軟、硬件產品及信息系統工程質量安全與可靠性檢測機構

    2.卓碼軟件測評

    湖南卓碼軟件測評有限公司是一家獨立的第三方軟件測試公司,具備CMA和CNAS認可,可提供多種軟件測試服務,包括性能測試、軟件項目驗收測試、科技成果鑒定測試、軟件產品確認測試、測試外包等。

    并且擁有專業的軟件測試團隊,技術成熟,經驗豐富,服務周到,出具靠譜有效的軟件測試報告,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效力。

    3、軟件檢測報告多少錢?

    軟件檢測的費用一般是按照需求點報價的,根據用戶的需求比如需寫明的測試內容或者蓋什么章,以此為依據提供軟件測試報告的報價。

    一般出具軟件測試的收費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不同的項目,不同的測試機構,收費可能都不一樣,這個可以咨詢相關的測試機構——比如卓碼軟件測評

    ·······································································

    軟件測試這個職業到底怎樣?值得我轉行嗎?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呵呵,廣告上總是說好的啊,要看自己是不是有這個需求啊! 其實老師挺好的啊,教書育人,多好,呵呵,如果熱愛自己的專業,并且能夠鉆研有所建樹的話,真不錯的! 如果你的年齡在27,8左右或以上,我建議轉行要謹慎!畢竟年紀不小了,而且要面對更多的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呵呵! 而且還要考慮清楚,不管你以往的工作經歷如何,對于測試行業來說,你都是新人,初入行你的薪資待遇不會很高,這個你能接受嗎? 如果都考慮清楚了,那么就義無反顧的投入吧,人生不搏不精彩! 其他的問題,我在其他的提問中回答過,你可以去看看,對你是不是有幫助!祝好運!

    ···································^^····································


    學校待遇還不好?。。。 你如果不是上海,北京或是廣州就別轉了,轉了也沒多少崗位給你做的, 還有軟件測試分2種:1是黑盒測試,這個要你理解業務流程。2是白盒測試,這個要你掌握程序的內部邏輯結構和很多編碼知識。 至于你那些硬件知識,抱歉,工作中根本用不到,除非你去象華碩或是神州數碼這樣的公司他們有硬件的測試,不過是很專業的,靠你這樣在家里自玩自弄的估計沒什么希望,要知道在學校弄的挺不錯和人家專業搞這個是有很大差距的。

    ···································^^····································


    我知道,軟件測試的行業,還算不錯,只不過這個職位需求的不是太多,工資初期在大城市3000--6000,一兩年后,6000--11000,這個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加班是常事,枯燥是必然

    ·······································································

    風暴中的福建寧化:教師買菜被通報后,領導怕挨罵不敢看網評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澎湃新聞記者 官雪暉 發自福建寧化


    閩贛交界的三明市寧化縣。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官雪暉 圖


    一則發布5天后又遭撤銷的通報,將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這座閩贛交界的山區小城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10月26日,寧化縣直工委發布了《關于“教師在占道攤點買菜被通報”的整改說明》,稱“沒有嚴格區分對公職人員的倡導性要求與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的不同,部分要求過于生硬,通報方式不妥”,撤銷了10月21日對在占道攤點買菜公職人員的通報。


    幾紙通報背后,是一座山區農業縣城鎮化過程中遭遇的巨大尷尬。這種尷尬,甚至在被通報的人那里也得到了理解。


    10月28日下午,花心街路口的攤點情況,已比早市時少了一些。


    未公開的第二頁


    對王愛華而言,10月17日原本是個普通的星期一。


    這天上午11點多,她從寧化某小學下班,依照平時的習慣到縣城花心街路口的路邊攤點買菜。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她得盡快回家做飯,為午休和下午備課留足時間。


    下午,王愛華來到學校,在一份名為《遵守“三帶頭八不準”行為規范的集體承諾書》上簽了名字。但她不知道,就在這天中午,由于她買菜的攤點屬于占道經營,她已經和周圍的人一起被行政執法人員抓拍了。


    “賣菜的天天都在那邊擺,我上班下班那里離家近,很方便,就那樣子買了。”10月28日,另一名被通報教師李萍對澎湃新聞說,她也在同一路口被拍了。


    李萍記不清自己到底哪天被拍的,她只記得那陣子單位似乎集體學習了《寧化縣機關黨員干部“三帶頭八不準”行為規范》。“八不準”的第一條即為“不準在占道和流動攤點買菜、就餐”,但李萍說她弄不清“占道經營攤點”的具體概念。


    10月21日,《關于公職人員違反城市管理規定的通報(第1期)》由寧化縣直工委進行內部傳達。王愛華、李萍得知,她們“上榜了”。


    “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認出的,那么多人,大家都圍在那里。”李萍有些無辜。


    同期,還有另一名教師也因為“在占道經營攤點買菜”受到通報。


    澎湃新聞從寧化縣直工委了解到,關于3名教師的“指認”工作由縣教育局工作人員來到縣直工委完成。


    正是這則原為“內部文件”的通報,幾天后第一頁遭網絡曝光。批評聲陡然而至:“最近怎么都欺負老師?買個菜竟然被抓到了?跟蹤?釣魚嗎?”


    澎湃新聞記者掌握的通報完整內容顯示,在文件第二頁,除3名教師外,有分別來自縣煙草公司、水利局、地稅局、經信局、國土資源局、疾控中心的6名公職人員“在占道經營攤點買菜”,另有1名老師“駕駛摩托車未戴安全頭盔”,1名中醫院的公職人員“違規停車”。


    “所以當時縣委書記提出來,應該把第二頁提供給新聞記者。他說‘你們有點失誤,第一頁都是老師,如果第一頁都是國土局水利局,還有什么話說呢?’” 寧化縣政府一位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回憶。


    與部分網友此前猜測不同,寧化縣相關部門聲稱,公職人員的辨別工作并不是通過“跟蹤”完成的。


    寧化縣直工委10月8日發布的《關于機關黨員干部在城市管理中嚴格遵守“三帶頭八不準”行為規范通知》指出,對違反《行為規范》規定行為采取暗訪抓拍、街道巡查等方式進行專項督查,并定期深入有關單位查閱執法處罰單或調閱監控視頻,了解掌握黨員干部違規情況。


    據寧化縣直工委常務副書記張凌鴻介紹,“穿稅務制服的,我們不認識是地稅還是國稅,就會讓稅務系統的人來辨認,煙草系統的也叫單位來辨認。”


    澎湃新聞從多方獲悉,在抓拍的違規行為中辨認公職人員并發布內部通報,是縣直工委發布有關通知后,將范圍由黨員干部擴展至一般公職人員的階段性督查結果,意在起到對各單位“提醒、警示”的作用。


    但這份通報在曝光之后,卻成了一次對寧化縣直工委的考驗。


    10月28日傍晚,不少攤販在下東門擺攤售賣。


    “要講人情,一個都通報不出去”


    張凌鴻很委屈。


    “我從教育系統過來的,怎么會對老師沒感情呢?通報出去肯定很有壓力,假如要講人情,一個都通報不出去。”他說,這幾天還流過眼淚。


    輿論爭議最激烈的那幾天,他不敢開電腦,因為“一打開就看到網友在罵我們”。


    張凌鴻很想在加強城市管理方面“做出一點成績”。在他看來,10月21日發布的那則《關于公職人員違反城市管理規定的通報》,本意是為了提醒和造勢,既不是點名批評,也不針對教師。


    “不去抓落實,文件永遠放在那里不去重視。我們作為主抓這項工作的單位,也要有一定方式、形式來推進。”張凌鴻表示。


    為什么通報公職人員,而不去管小販?


    張凌鴻解釋,“我們原來的思路是硬件要管,軟件方面人員也要管。公職人員要遵照有關規定,因為大家盯著你,其他人會說‘你公職人員都可以在那里買,我為什么不能在那買?’這就影響了一批人在那里買。” 張凌鴻覺得人們形成了固定的思維習慣,對在占道經營攤點買菜顯得“無所謂”。


    不過,輿論的走勢都圍繞著教師展開,這讓他感到驚訝。


    “跟山西(屯留)的事件一樣,‘炒’得我們好像在針對老師。通報教師嗎?我肯定也不想。”在他看來,問題可能出在通報的排序上,兩位小學教師出現在第一頁并被上傳網絡,“沒人知道第二頁上還有其他單位的公職人員”。


    從10月23日的網絡曝光,到10月26日上午撤銷通報的“整改說明”,處在風暴中心的寧化縣直工委上上下下度過了幾天焦頭爛額的日子。


    “就為這個事,縣委書記前幾天熬夜到兩、三點帶著我們大家開會。”寧化縣直工委辦公室張姓主任介紹。


    這場風波似乎隨著10月26日的官方回應而迅速平息,但擺在眼前的縣城治理難題仍然沒能解決。張凌鴻覺得寧化“再不下狠心去抓,很難扭轉”,但作為縣直工委的領導之一,他能想到的也就是從發揮公職人員的帶頭作用入手。


    10月21日的通報發出前,縣直工委曾要求各單位上交《遵守“三帶頭八不準”集體承諾書》。


    澎湃新聞10月28日上午在縣直工委看到,已有寧化電大、寧化縣教育局等多家單位在10月中旬交來了這份集體承諾書,包含了全體單位人員的簽名。


    “既然在承諾書上簽了名,就應該遵守行為規范。”寧化縣直工委辦公室張姓主任認為,此前的通報并非沒有依據。


    但實際上,正如王愛華老師中午買菜被偷拍,下午才簽了字一樣,這份承諾書在各單位的具體簽署時間,甚至行為規范的宣傳程度,縣直工委都無法直接控制。


    “直到現在,還有一些單位沒有簽字上交《遵守‘三帶頭八不準’集體承諾書》。”張凌鴻認為,即使現在通報發出去了,有些單位還未必能意識和重視縣直工委的這項工作。


    甚至連被通報的教師李萍也對這件事表示了理解:“領導他們工作也不那么容易做。”


    南大街步行街上,流動攤販正在售賣蔬菜。


    “肯定管了,但管了就會引起沖突”


    “寧化搞了二十幾年的客家祭祖,沒有這幾天出名。”10月28日下午,寧化縣行政執法局辦公室江姓主任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


    此前,就有輿論批評寧化縣行政執法局“不作為”、“不管小販”。


    “我當了二十幾年城管了,(跟小販)吵架是天天都有。我們的人員都有受傷的,前段時間還有衣服被撕爛的。”江姓主任不同意“城管不作為”的說法。


    據他介紹,在寧化,平均每條街道有30至40個流動攤點。“流動性強、反復性大,攤點數量多,疏導點少,是這里的既有縣情。”


    由于執法人員和流動攤販在數量上對比懸殊,對占道經營等違規行為,“不可能一兩個人跟住一個小販來管理。”因此,行政執法實行街長負責制,寧化縣5個街區各設一個街長,工作重點就落在占道經營等難題上。


    寧化南大街步行街一名行政執法人員說,她平時主要就是對一些違規占道的攤點進行“勸阻”。


    澎湃新聞掌握的一份寧化縣行政執法局文件顯示,10月18日下午,縣領導不定期檢查發現第二街區中山街內有三處流動攤點占道經營,街區工作人員未及時勸導、制止,嚴重影響了市容觀瞻。為嚴肅工作紀律,作出處理決定,給予第二街區全體工作人員通報批評。


    這份文件中提到的中山街是寧化縣城的一條交通干道,也是寧化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三大“嚴管街”之一。這些街道嚴禁出現占道經營攤點,行政執法局要求街面上的管理人員除了勸導制止,還要用手機抓拍或使用執法記錄儀留存執法記錄。


    暗訪抓拍正是寧化縣直工委文件中提到的督查形式之一。


    在花心街路口和下東門這兩個占道經營最為突出的地方,執法人員從10月中旬起,連續多日針對違規攤點進行抓拍。在這個過程中,買菜的王愛華和李萍老師被拍了下來,并在10月21日被通報“點了名”。


    城區為何出現平均每條街幾十個流動攤點的情況?寧化政界人士指出,其中有多層因素。


    “有的街道每個店鋪都是占道經營,攤販骨子里面形成習慣了,認為東西擺出來消費者才看到我的東西,才會買。你說城管沒管嗎?肯定管了,但管了就會引起沖突。”寧化縣文明辦一位知情人士介紹。


    他的說法也得到了寧化客家邊貿中心市場(以下簡稱“客家市場”)店主曾先金的認同:“吵啊,當然吵,前段時間還打過架,小販覺得又不礙著你城管,拉拉扯扯就打架。”


    客家市場主入口周圍成為流動攤販“聚集地”。


    客家市場是目前寧化縣唯一的一個大型農貿市場,內有熟食、蔬菜、生鮮肉類等經營店鋪,也是“政府指定農副產品平價銷售區”。


    曾先金在市場內開了20多年店,做的都是熟客生意,但是近幾年來,他明顯感受到了來自市場門口路道上“同行們”的壓力。


    “外面路道經常被流動攤販占用,很不方便。按道理這路道不能占用擺攤賣東西的,對我們生意是有影響。他們賣得便宜,我們賣得貴。我們每年還要交幾萬塊的管理費。”


    曾先金指的是客家市場主入口的周圍,這塊區域近年來逐漸變成了流動攤販的“聚集地”,人流量一大,進出都很困難。


    王愛華也對澎湃新聞談到,她以前想過來這里買菜,但“騎車都騎不進來”。


    對于部分小販而言,管理費是一道“門檻”。


    在客家市場門口賣水果的寧壽春表示,自己可能承受不起管理費,“生意很難做,一年只賺幾千塊錢。”


    此外,寧化現在也沒有足夠的農貿市場店面或攤位來安置這些在盤踞街面的流動攤點。


    每晚在縣城路邊開卡車賣橘子的張平順說,如果有規定擺攤的地方,自己收錢也愿意去,但現在沒有規定一個地方讓大家去擺,“誰愿意被趕來趕去。”


    通常情況下,白天他會從縣城開車去周邊鄉鎮趕集賣水果,晚上再回到縣城擺攤,因為“白天交警會來罰款,城管會來管”。


    但最近他收到通知說,11月1日起,自己晚上也不能擺了,再被抓到就要罰款,“一百到一千。”


    他不知道下個月開始,晚上的生意該怎么辦。


    上述寧化縣文明辦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這幾年鄉下進城農民多,現在滿足不了大家買菜的需求,自然而然攤點都往外跑,因為里面擺不下了,政府一直在規劃,也想建立市場。比如七中路口有個小型市場,但還是容納不了那么多流動攤點。”


    10月27日傍晚,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廣場上,當地居民在晾曬稻谷和豆子。


    掙扎的縣城


    寧化,這座原本的山區農業縣,城鎮化在快速推進。


    吊機、打樁機、攪拌機……此起彼伏的聲音漸漸充斥小城上空。


    新城太新,老城太老。


    周邊鄉鎮的人們源源不斷地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為了子女的教育,他們也搬進城區里。出于生活和交通便利,更多人還是選擇住在擁擠的老城。


    寧化縣行政執法局江姓主任指出,加上流動人口,寧化城區已達10.2萬人。


    縣城也在掙扎。


    例如上文提到的占道經營現象即是問題之一。上下班高峰時期,幾個人流量、車流量大的路口可以被堵得水泄不通。


    與鄰近的南平市自愿申報不同,三明市要求下轄各縣全部爭創福建省級文明縣城,這意味著“即使有的縣自認為達不到條件也得申報”。據寧化縣文明辦人士介紹,2015年,在三明全市9個同類縣測評中,寧化“沒出意外地”排名倒數第二。


    盡管2016年上半年,福建全省58個縣級行政區空氣質量寧化排名第一,但“臟、亂、差”的城市環境還是長期“拖著后腿”,其中尤以占道經營問題最為嚴重。


    張凌鴻表示,出于從機關人員隊伍角度的考慮,縣直工委寄希望于公職人員能起到帶頭表率的作用,“這樣攤點的市場需求自然小了,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可是這份通報顯然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造成的影響也出乎他們的意料。


    回顧這份只持續了不到一周的通報,張凌鴻現在覺得,可能方式上確實“太激進了一點”,但工作不能不進行下去,“三帶頭八不準”行為規范對于從公職人員自身層面來協助城市整治仍有必要。


    他在想,以后是否能改為通報到單位,而非在全縣通報個人。此外,還可以對各單位進行一個整體考核評比,“這種點名的通報形式,可能還是要改。”


    寧化縣委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俞祥波也認為,對公職人員進行條文規范的宣傳還可以再加強,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也應該放在如何疏導占道經營的攤販上。


    10月27日,寧化縣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城市管理工作。當中第二條明確提出,要加大投入,建設臨時疏導點,完善停車場、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


    “近期就會開工建設6個疏導點作為過渡性的農貿市場。”寧化縣行政執法局辦公室江姓主任對澎湃新聞表示,“對于流動攤販,不可能說一刀切,這樣他們也沒地方生存,建疏導點比較容易維持他們的生活。”


    類似的困境,這座小城還碰到了一些。


    10月27日下午,在寧化的地標——紅軍長征出發地廣場上,澎湃新聞注意到有不少當地居民正在晾曬稻谷和豆子并操作篩谷機。一位居民介紹說,他們家門前沒有地方晾曬,紀念廣場比較寬闊,于是就來到了這里。


    寧化縣文明辦的工作人員舉例說,當地有些居民各種習慣都有,原本沿河綠化帶的花花草草,晚上偷偷拔了拿回自家去種,現在變得光禿禿了,“我們也不可能24小時盯著”。


    “了解寧化的人都說,城市一定要管理,管理對老百姓有好處。城市容量有限而老百姓貪圖方便。”他指出,有些做法方式不完全是壞事,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逐漸改善,能改一點是一點。


    (文中王愛華、李萍均為化名)



    • 發表于 2020-11-18 03:28
    • 閱讀 ( 580 )
    • 分類:軟件測評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