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官網:方圓盛世 www.fyss.com.cn
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是地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各地政府近年來推動地區經濟的重要抓手。據介紹,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它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的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且達到下列其中一項數量要求:A、發明或者植物新品種2件以上;B、實用新型專利6件以上;C、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和形狀的外觀設計專利(主要是指:運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的方法,經過研究與開發過程得到的外觀設計)或者軟件著作權或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7件以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目錄2016》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的實際發生額應按照獨立交易原則確定,按照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托方研發費用總額。)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享受優惠
1、所得稅率優惠,高新企業享受15%的優惠所得稅率;
2、人才安居購房補貼;
3、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
4、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
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6、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后可享受各區相應認定補貼:
南山區10萬、福田區20萬、 龍華區認定20萬、寶安區10萬、羅湖區30萬、大鵬新區20萬或者10萬、光明新區最高30萬 、坪山區首次認定30萬,重新認定20萬、 龍崗區首次認定20萬、重新認定10萬 、鹽田區首次認定30萬,重新認定5萬;
7、進入高新區股份代辦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的高新技術企業,予以最高180萬元資助;
8、高新企業認定是新三板上市的必備條件,優先批準符合上市條件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股票上市;
9、高新企業可優先獲得辦公及工業用地的獲批;
10、深圳市每年從債券發行總額中撥出20%的額度給符合發行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
11、在2008-2020年,深圳將建成500萬-600萬平方米創新型產業用房,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2、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企業的產品(服務)應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四)企業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如下要求: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五)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六)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
現在有很多高新企業都想辦理雙軟認證,因為申請雙軟認證可以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雙軟認證在軟件行業協會辦理審批不過審核比較嚴格,建議您去搜一下【漢唐雙軟認證】去咨詢下,網站里有很多的專業的信息還有案例。我這有一份簡單的申請材料您可以先過目下。 雙軟認證申請材料: 1、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2、軟件評測報告 3、上年度12月份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復印件各三份加蓋財務章 4、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5、企業總人數在20人以下的須提供50%企業大專以上人員的學歷復印件;如企業全部人員超過20人,列出企業人員名單一份(包括姓名、畢業學校、學歷) 6、上一年度12月份科研開發成本明細帳,帳頁最后一頁復印件一份并加蓋財務章; 7、按要求提供軟件銷售發票復印件一套(3-4張)以及對應的合同復印件。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張怡來了。她攜國際前沿技術從美國來到哈爾濱新區,開辟出一片充滿希望的新興生物醫藥產業藍海。
李岱來了。這位曾任飛利浦、IBM、DELL等國際大公司重要管理職位的高級人才,來到哈爾濱新區,開啟自己新的人生征程。
王心洋和應如冰也來了。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名校學霸,哈爾濱新區這片熱土,成了他們創業逐夢的最好舞臺。
選擇把干事創業的夢想安放在哈爾濱新區的,還有很多、很多……哈爾濱新區,是一個讓人才可以追夢的地方。
數據顯示,2017年,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引進各類人才2200多人,碩士學歷以上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高層次人才280多人,占引進人才數13%;本科學歷人才占引進總數的53%。引進人才總數占戶籍人口比例位居全市前列。哈爾濱新區,因為各類人才的“加盟”煥發出更強的生機和活力。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批技術,激活一個產業,撬開一個市場——人才引進的“鏈式裂變”效應,正在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內不斷上演。
戶籍“新政”,重磅引才力度空前
“政策清晰、程序簡單,拿著畢業證書和單位推薦意見就可以申請辦理落戶了。”作為企業引進的高尖端技術人才,李浩在松北區戶籍新政發布的第二天,迫不及待地按照新政中的落戶政策申請辦理落戶。幾個小時后,他就成了“松北人”。
在海能達科技有限公司,更是迎來了一股落戶熱潮。“我們公司都是高級技能型人才,政策一出,公司很多年輕人都爭相辦理落戶。”海能達科技有限公司人力總監孫哲告訴記者,松北區民政人社局和區公安分局戶籍科等相關人員到公司現場辦公,解決了很多落戶遺留的問題。
2017年3月1日起,松北區實行新《松北區戶籍政策業務辦理工作細則(試行)》,全面放寬落戶政策。人才落戶政策執行以來,區民政人社局、區公安分局為做優人才落戶服務,多策并舉,通過優化服務流程、增設辦證窗口、推行延時和延伸服務等方式,開辟持證直接落戶“綠色通道”。戶籍新政實施一年,累計落戶1.1萬余人,落戶人數增長5.5倍。
衣食住行,服務人才從每個細節入手
走進松北區教師公寓,室內溫暖如春。“這是松北區政府專門給單身教師提供的房子,空調、衣櫥、書桌等一應俱全,有這么好的生活條件,我就能安心工作沒有后顧之憂了。”大學畢業到萬寶小學任教的袁嘉遙,對于這樣的生活條件很滿意。
在松北區民政人社局的積極協調下,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張怡到松北創業不久就拿到了哈爾濱市人才公寓的鑰匙。“寬敞舒適的三居室房子,精裝修,連家電、筷子都備好了,政府服務人才的細心可見一斑。”張怡說,“有了家,意味著我已經是一個哈爾濱人了。今后,我和家人可以在哈爾濱團聚了。”
讓人才“衣食住行”處處無憂。截至目前,松北區為159名教師提供教師公寓,開通19臺通勤車,為68名高層次人才申請了市人才公寓。
創新生態,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
筑巢引鳳,鳳來了如何“留得住”“干得好”?在用優厚待遇吸引人才的同時,哈爾濱新區注重事業平臺的提供、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營造,在政策制定導向上從有利于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入手。
事實上,對很多高端人才來說,物質待遇并非最著重考慮的因素,專業對口、產業配套,對創新創造的寬容、良好的學術氛圍等軟環境,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回國后,從沒想到會到哈爾濱新區發展,但這幾年的經歷讓我感受到這里的確是創業的熱土。”張怡回憶道,5年前,位于松北區科技創新城內的黑龍江天晴干細胞股份有限公司在獵頭公司的幫助下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加盟這個剛剛成立不久的新公司。“當時黑龍江在干細胞研究方面是一張白紙,遠遠落后于國內其他省份。再說我從沒去過東北,家人更希望我回到長三角創業。”祖籍浙江寧波的張怡說,“但企業的誠意打動了我,那就到哈爾濱看看吧,沒想到這一看,就留在了這片熱土。”
短短幾年,企業實現了發展“三級跳”:建成亞洲設計產能最大干細胞庫,成為我省干細胞工程技術中心、首家新三板掛牌的干細胞企業,獲批老年性疾病干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海外歸來的張怡博士不僅領銜為“天晴干細胞”收獲了23項國家專利,還填補了黑龍江在干細胞儲存、研發應用領域的空白。在張怡看來,干細胞研發應用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而地方政府對這一產業的扶持更讓她信心十足。“‘天晴干細胞’迅速成長與地方政府的大力幫扶密不可分,我很慶幸把創業的戰場選在了松北區。”
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心洋和應如冰也深有感觸。應如冰說,松北是一個非常注重為創業者構建優良環境的城區,良好的教育資源、深厚的文化基礎、多樣的創業孵化器和在技術科研方面的實力,它正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能施展理想和抱負的最好舞臺。
搭建平臺,為人才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協助企業人才申請優秀人才基金、大學重點創業項目資金、省政府特殊津貼,高層次人才安家費、高層次人才生活補貼……區民政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喆每天不是下到企業了解人才需求,就是不斷地和省市各個與人才政策相關的單位和部門溝通、協調、開展審批追蹤,為區內人才爭取更多的政策。“在為人才創造優美生活的基礎上,松北區更是全力提升人才服務的質量和層次,更注重改善和提升服務對象的‘用戶體驗’。”王喆向記者介紹,為了更好地增強引進人才的獲得感,該區建立了以服務對象需求為導向的人才服務機制,組建了對企業、對人才兩支服務專員隊伍,采取“上門迎客”的方式,為企業和人才提供人事代理、職稱評聘、補貼申領、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等的“一對一”“上門式”專員服務。通過專業性的人才政策指導和審批追蹤,縮短企業和各類人才了解、申領、享受各種政策服務的綜合耗時。
松北區還為區內人才提供就業培訓、城市融入、人才交流等公益性、綜合性服務,推動高學歷青年人才在新區匯聚,為廣大青年人才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和平臺。
堅持人才優先,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構建以創新創業環境優勢、人才可獲取優勢、生活成本競爭優勢、城市宜居宜業優勢為核心競爭力的人才高地,讓人才成為創新發展、動能轉換的動力之源……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引才用才成才,一直在路上。
哈爾濱日報記者 劉姝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