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媚娘傳奇》太宗組織的大朝會里,李治拿了一枚生梨給妹妹高陽公主,邊遞邊說:“這么好的梨,還堵不住你的嘴。”小高陽接過來,擦也不擦,張嘴便啃。說實話,這要是真放在唐朝,李治“這么好的梨”還真堵不住高陽的嘴,因為高陽才不會吃生梨呢!

梨,唯一在二十四節氣(驚蟄)中占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稱梨為“果宗”。現在我們吃梨,通常是洗凈就吃。但在古時,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著吃的。
梨子在唐朝北方,是比較常見的水果,但唐朝人喜歡吃的卻是蒸熟的梨。“田家老翁無可作,晝甑蒸梨香漠漠。”(出自貫休《田家作》)白天閑著沒事,在家蒸個梨吃,這日子過得太悠閑。梨蒸熟了吃生津潤肺消痰還解醉,最受酒鬼們歡迎了。

再給您透露個宮廷秘聞,唐朝除了流行蒸梨以外,還有“爐端燒梨”,也就是用爐火明著燒烤梨子至熟再吃,而且流行親手現燒現吃。即使是貴為皇帝的唐肅宗李亨,也在宮中自己弄個爐子,親手給三個兒子和大臣燒梨吃。所以如果來不及蒸梨,干脆就往客廳里弄個爐子一擺,讓主人和客人自己動手,又好玩兒又省事兒。
萬一燒過頭,浪費了幾個梨,那也不要緊,因為梨不算太貴太珍異的水果,在北方城鎮的市場上比較容易買到。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名優品種,像長安地區最有名的叫“哀家梨”(跟太后皇后沒關系,謝謝),洛陽報德寺的梨傳說最大的一個重六斤,常山真定梨、青州水梨、鄭州鵝梨等也都名揚天下。

總體來說,在長安城里,北方水果的供應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派遣家里奴仆上街去買水果來待客,您可以期待他們買到《初學記》“果木部”中記載的十二類水果:“李、柰、桃、櫻桃、棗、栗、梨、甘、橘、梅、石榴、瓜等”。看到這個,許多人應該會問,怎么沒有那個大名鼎鼎的水果呢?是啊,唐朝那最著名的荔枝呢?
荔枝是我們現代人最為熟知的唐朝水果,“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讓楊貴妃成為了這一水果的代言人,所以它也出名了。但荔枝在唐朝那可是頂級的奢侈品,當時的富貴人家都把能吃到荔枝當成炫耀的資本。
因為太高大上了,所以就有吃不上的人曾研究過,楊貴妃真能吃上原汁原味的荔枝嗎?

在我國,荔枝一般生于嶺南,嶺南距楊貴妃居住的京城長安有千里之遙。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講: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色香味盡去矣”。而給楊貴妃送荔枝的人“七日夜至長安,人馬俱斃”。這“七日夜”方到的荔枝,還能吃嗎?唐宋八大家的老八——曾鞏曾干脆利落地說:“每年進貢給楊貴妃的,都是荔枝干。”忙活了半天,楊貴妃吃的是荔枝干?
也有人說楊貴妃所食的鮮荔是采取將帶果大樹移植的辦法送到長安的。史載:“以連根之荔,栽于器中,由楚南至楚北襄陽丹河,運至商州、秦嶺不通舟楫之處,而果正熟,乃摘取過嶺,飛騎至華清宮,則一日可達也”。要是這樣,楊貴妃就沒白做代言人啊!
既然荔枝這么難整,唐朝人就不吃高端水果了嗎?不,長安人咬咬牙努努力還可以弄到一種,這就是櫻桃。
櫻桃,唐朝人也叫“含桃”。在北方地區,櫻桃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之一,被稱為“初春第一果”。在唐朝,櫻桃不僅用以供祖宗薦廟,皇帝還會親自采摘櫻桃,大臣們收到圣上賞賜的櫻桃,簡直是無限榮光。新科及第的進士們,更會吃上“櫻桃宴”。你知道他們怎么吃嗎?雖然沒有蒸梨那么麻煩,但也絕不是洗洗就塞嘴里的輕易事兒。
天子妃嬪招待高官大臣吃櫻桃,要把洗干凈的鮮果一顆顆摞在“琉璃”也就是玻璃器皿里,讓那鮮紅欲滴的顏色透過晶瑩容器散發出美不勝收的光芒。旁邊還要再放一小碟糖蒸酥酪(觀察者網注:特制的酸奶。《紅樓夢》第十九回賈元春回家省親,為獎勵賈寶玉的功課進步,就曾賞寶玉糖蒸酥酪),讓大家蘸著櫻桃吃,酸甜的果肉與醇厚的奶香融合在一起,在口腔里激蕩出悠長回味,這才算不辜負了“初春第一果”的美譽。
唐朝下午茶套餐:糖蒸酥酪+櫻桃
瞧瞧,從蒸梨到荔枝,再到櫻桃,唐朝人會吃著呢。所以“李治”不要拿生梨糊弄“高陽”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