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香椿是屬于春天的,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發的嫩芽是餐桌上的美食。谷雨之前是打椿頭吃香椿的季節,這習俗在中國仿佛不分南北。正像有作者提到的,這時候的鄉間,空氣中總飄蕩著一股香椿的青澀味。
“土豪”菜香椿,怎么這么貴?
這看似土生土長的東西,卻是精貴的很。今年長沙香椿賣出“天價”,最貴賣到129元/斤,每年關于一斤香椿價格賽過土豬肉的報道也鋪天蓋地,香椿這個東西,是如何搖身變成土豪的?
香椿的珍貴,自古有之。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中國自漢代開始品嘗香椿,到清代便形成了“吃椿”的傳統,意為辭舊迎新,享受美好的春天。在漢朝,食用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宋蘇軾盛贊:“椿木實而葉香可啖。”他還在《春菜》中說:“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
曾經香椿只作為一種時令野菜,無人種植,山野田間并非處處可見,想要吃到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用物以稀為貴來解釋香椿的價格可以說得過去。但現在市場上出售的香椿絕大多數來源于種植戶,并非野生。
香椿在我國東北自遼寧南部,西至甘肅,北起內蒙古南部,南到廣東廣西,西南至云南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山東、河南、河北栽植最多。河南信陽地區有較大面積的人工林。在四川達州香椿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隨著種植的普及,現在香椿的價格已經有回落,但還是存在價格虛高的情況,如果用“泡沫”來形容天價香椿,一點也不為過。
香椿性別是什么,你知道嗎?
《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八千歲為春”,用椿樹形容長壽,如有城市名“壽春”。“椿庭”指父親,這是男性崇拜的標志。過去男女婚床必定用椿木。取“椿心慕木,百年好合”之意。
香椿之香是比較男性化的,這不奇怪。民間總把枝干硬挺的香椿樹比作男兒,且“椿萱并茂”中的“椿”指的也是父親,因椿是出了名的長壽樹,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是以用來寄托對家中男性長輩長壽的美好祝愿。香椿的味道,硬朗而不俗,有種倔倔的勁兒,那正是討人喜歡的男人性格。
這么說,香椿是男的。
說幾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香椿菜”
香椿芽被稱為“樹上蔬菜”,每年農歷三月中旬是香椿芽上市的季節,民間有“三月八,吃椿芽兒”的說法。吃香椿一定要吃嫩的,老了就失去了口感和那股春天的味道,鮮香椿才能夠“鮮掉眉毛”。這一點,古人也是這么認為的,明人屠本峻《野菜箋》詩云:“香椿香椿嗔勿嘩,兒童攀摘來上茶,嚼之竟日香齒牙”;“質地脆軟,食后無渣,鮮嫩可口,齒縫留香”。
下面說說幾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香椿菜,以及各地吃香椿的特色。
油炸香椿

有些地方把這菜叫做“香椿面魚”,把香椿腌制好以后拖到面糊里,酥脆的油面下,嫩嫩的香椿芽味道更香醇。還有的主婦動了一點小心思,加上不同的原料,有的是一點點肉糜,有的是一點點豆腐碎,味道更佳。雖然各地叫法不同,但是炸香椿這道菜卻一直盛行。
香椿炒雞蛋

香椿炒雞蛋一種適合春季食用的漢族名菜,屬于北方菜系炒菜,但是卻是最普及的一道香椿茶。此菜金黃翠綠相間,香椿味濃,味道香辣鮮美。這菜奇特的地方在于,嫩黃的雞蛋配上最新鮮的香椿芽翻炒出來的并不是最美味的,反倒是老雞蛋炒出來的香椿略帶暗色,才能炒出這道菜的精華。
香椿拌豆腐

香椿拌豆腐是山東省傳統的漢族名菜,屬于魯菜系,這道菜的做法也極其簡單。香椿焯水切得細碎,跟豆腐一拌就能吃得滿口清鮮。再加上香油和鹽,這道菜就做成了,可謂是味道極簡而口味天然。
香椿涼面

香椿在老北京人愛吃的炸醬面里也扮演重要角色。焯過的香椿切成綠生生的碎,跟又黑又亮的炸醬一起拌著滑溜溜的面條,這面條里的香椿清爽、解膩,撲面而來就是春的氣息。而濟南人的吃法是腌香椿切碎,加上腌制的胡蘿卜咸菜、芝麻醬、黃瓜絲等澆在過水的面條上,這種香椿清香味就一直吃到夏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