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犬科動物起源的科學家似乎在每個問題上都有分歧:狗是在哪里出現的?是什么時候出現的?甚至于,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最好方式是什么?但有一件事情是他們大多數人都一致同意的:也就是狗是如何被馴化的。當然,達成這樣一個簡單的共識也用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而且有些細節問題仍然沒有討論清楚。

1907年,英國科學家Francis Galton提出,狗最早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是我們的祖先抓到了一些小狼崽,將它們帶回了營地,當做寵物養了起來。如果你見過小狼,看到它們大大的眼睛和耳朵,就會覺得這個說法還不算太離譜——實際上,Galton的假設流行了幾十年。但是科學家逐漸認識到,馴化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可能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那些早期的人類開始時飼養的可能讓是一只可愛的小狼崽,但最終得到的仍然是一只充滿野性的動物。

那么狼究竟是怎么變成狗的呢?現在,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狗是自我馴化的。早期的人類將吃剩下的動物尸體扔在營地附近,這對于敢于接近人類的狼來說,不啻為誘人的美餐。這些狼因此能夠比其他同類活得更長,并生下更多的后代——這個過程一代代地傳遞下去,最終出現了一種最大膽的動物,終于有一只狼敢直接在人的手里吃東西了。一旦我們的祖先發現了這些動物的用處,他們就開始主動去馴化狼,把早期的犬科動物培養成更好的獵手、牧者和警衛,這就進入了馴化的第二個階段。
有大量的研究試圖發現狗是在哪里出現的,什么時候出現的,他們發現在馴化的第二個階段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有人比較了幾千具古代的狗與狼的骨骼,發現古代的狗的背部更加平坦,這表明它們曾經在背上背過重物。這個研究團隊還發現,在古代狗的下頜骨后部有幾對臼齒脫落,這可能說明,它們曾經被戴上過拉車用的籠頭。它們能夠提供這些服務,再加上出色的捕獵本領,可能使狗對于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使現代人類在一系列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甚至最終能夠定居下來,開始農業生活。
現在,又有一項研究可以幫助我們解釋人類和狗是如何再近一步,成為最好的朋友的。日本麻布大學的一位動物行為學家和他的同事發現,當狗和人類注視著對方的眼睛的時候,都會出現后葉催產素升高的現象——這是一種與信任和母性有關的激素。當人類的母親和嬰兒互相對視時,也會出現同樣的后葉催產素升高,這說明早期的狗為了更好地融入人類的家庭,可能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本能反應。
牛津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Greger Larson說,這項激素研究以及骨骼研究可能已經不僅僅是對狗這種家庭寵物的起源的研究了。“我們越了解狗與人類接近的過程,也就越了解人類文明的起源。”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