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有哪些“高大上”的防賊手段?

    “高墻大院”長期以來都是中國建筑的一種獨特風格,除了安防上的意義,還有著彰顯房屋主人顯赫地位的作用。然而,“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哪怕院墻高聳入云,也擋不住有心人的梯子……逼急了,還曾有記者爬上用云梯車,居高臨下的去給院內拍照呢。而米國也不甘落后,聽說,最近直接給白宮的柵欄上加裝上了18公分的鋼釘!

    不過,今天的安防,似乎也不能再依靠這些無奈的技術了……更多的,還是得靠科技來實現安保啊!

    看不見的柵欄

    在這些安防措施中,最常用的就是紅外線探測技術了。

    當然,這其中又分為兩大類:主動紅外線傳感器和被動紅外線探測器

    主動紅外線探測器,簡單的說跟電梯門上的光電管原理差不多:一個元件持續的發射出紅外線,對面的另一個元件也就不斷的接收紅外線。一旦突然接收不到了,就意味著在紅外線被什么東西給遮住了。如果這是發生在電梯上,電梯門就會主動向兩邊打開,以免夾著乘客;而如果將其連在報警器上,就會給指揮中心發出預定的報警信號,提示有人在此經過。

    當然,從原理上說,這個裝置也可以用普通的激光來實現。但紅外線與之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肉眼不可見,不易被入侵者察覺。因為必定是一個發射端和一個接收端面對面的安裝、配合使用,所以又常被叫做“紅外對射”。

    這種技術被廣泛用于院墻防范,將多套裝置沿著墻頭安裝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紅外線柵欄,當有人企圖闖入時,就會遮斷某一條紅外線而報警。

    為了避免老鼠、貓、土撥鼠等小動物無意中觸發報警裝置,發射端會發出兩束獨立的紅外線,它們相隔幾厘米左右,如果是人類經過則會同時遮住兩束紅外線,觸發警報;但如果是小動物經過,則往往只能遮斷其中的一條,系統則會將其忽略。

    被動式紅外探測器(PID)的原理,就要稍微復雜一些了。我們知道,正常人的體溫都在37℃左右,這通常是高于室溫的。因此,當人類走進屋子里,就相當于在比較“冷”的室溫背景中,加入了一個溫度更高的“熱點”,會向四面八方發射出紅外線來。

    這就像是黑夜里點燃的一堆篝火,老遠都能看見——只不過被動式探測器“看到”的是肉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從紅外線強度來判斷有超過室溫的物體走進了監控范圍,從而觸發警報。

    “有本事你別動!”

    上述兩種紅外探測器,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結合起來簡直是銅墻鐵壁。然而……對于特別厲害的飛賊而言,還是有特殊的技術可以躲開探測器的。比如,2003年發生在比利時安德衛普鉆石交易中心保險庫的驚天大案,竊賊們就輕易化解了這些安防措施。

    比如,他們用泡沫塑料做成的“盾牌”遮擋自己,身體發出的紅外線就躲開了被動式紅外探測器;帶一個便攜式紅外發射器,放在那直接照射接收端,主動式紅外探測器也就被騙過去了。

    實際上,任何一種安保設備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往往需要多種措施并用,才能可靠的發揮效能。而移動目標探測器(Motion detector)就是一種很有用的補充。

    這種探測器會朝著四面八方發射肉眼看不見的微波,而微波碰到別的物體之后會被反射回來(稱為回波)。如果這個物體是靜止不動的,回波不會有改變,就像一個乒乓球彈回。然而,如果這個物體正在運動,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如果該物體面向波源(探測器)運動,回波的頻率會升高;背向波源運動,回波的頻率就會降低,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應(Doppler effect)。探測器檢測到這種頻率的變化,就能測算出物體運動的速度,從而觸發警報。(順便提一句,高速公路上的雷達測速用的也是這個原理。)

    理論上說,這種移動目標探測器幾乎不可能躲得過去,除非用能吸收微波的特殊材料把自己徹底裹起來;或者,以非常、非常慢的速度移動——只要移動速度超過了1米/分鐘的物體,就很難不被它發現。

    當然,這種探測器也有一個缺陷:無法分辨物體的大小。一只貓和一個人,只要跑動起來,對于它來說是一碼事……所以,移動物體探測器往往會和紅外探測器聯合使用,降低誤報的可能。

    電得你唧唧叫!

    這些安防探頭都還比較溫和,只會報警而不攻擊入侵者。而一種更積極的防御,就是所謂的電網

    在日俄戰爭中,人類首次大規模使用電網,對日軍造成了重大殺傷。當然,作為安保措施,肯定不應該對入侵者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所以實際上叫做“電擊圍欄”( Electric Fence)更恰當。

    其原理也很簡單:電源的的零線接地,火線則連接裸露的導線。這些長長的導線圍繞著墻頭架設,并用絕緣材料與地面隔開,所以平時導線中并沒有電流。一旦某個人接觸到任意一根導線(也就是爬上了墻頭),人的身體就充當了電源、導線、大地、零線之間的導體,從而形成回路,人體瞬間就會遭到電擊,產生疼痛、麻痹、痙攣等等影響。這和平時不小心觸電的原理一樣,但電擊圍欄是通過了變壓器,將普通交流電的電壓升高、電流降低,并設計為脈沖送電,讓導線每秒鐘只通電一次,所以電擊通常不會致命,但那種酸爽的感覺,卻足以讓入侵者望而卻步。

    當然,如果是用在監獄、軍事設施上的電網,則電流通常會比民用的版本更強,造成的傷害也會更大。

    安全就是可視化

    無論上述哪一種安保設備,都存在一個問題:一旦入侵者用某種方法繞開或者破壞了設備,值班人員是很難及時發現的。

    因此,現代安防技術的一個思路就是:安全就是可視化。也就是說,通過多個攝像頭對建筑物的各個角落、出入口進行全天候的監控,以期發現任何可疑的情況。

    顯然,攝像頭安裝越多、越密集,入侵者被看到的可能就越大;然而,相應的視頻畫面也會有很多個,坐在控制中心的安保人員實際上是看不過來的——無論是采取多塊屏幕還是將多個探頭的畫面縮小顯示在一個屏幕上,安保人員都很難長時間盯著每一個攝像頭的畫面進行觀察。

    解決辦法則是采用一類叫做“畫面變化監控”的技術,通過軟件每隔一段時間(如10秒鐘)比對監控畫面,一旦發現某一幀畫面與之前的畫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多了一個走過的人影),就會發出聲光信號,提示安保人員進一步查看該監控視頻,人工分辨是不是真的有入侵者。

    結語

    盡管安保技術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技術措施出現(比如裝在地板下的壓力報警器、監測腳步的震動報警器、反干擾的編碼式主動紅外對射等等),但終究也不可能保證100%的安全,還得依靠其他安防手段的配合,以及安保人員的高度責任心。引用王大偉教授的話說,“人防、物防、技術防,還得加上心防。”

    • 發表于 2015-06-09 00:00
    • 閱讀 ( 125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