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代人的平均壽命:夏、商時期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新中國成立后,據調查1957年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已提高到57歲,到1981年為68歲,1985年為68.97歲,其中,男性為66.96,女性為70.98歲。
以上數據來自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中林萬孝的《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這篇文章因為加密一般網上看不到全文,因此這些數據是怎么來的使人迷惑。愈到近代數據的可靠性愈高,無需置疑,關鍵是古代。
古代人均壽命大致來自兩個方面:史料記載和考古。分別以例說明。
古人類學家對北京猿人遺址中發掘出的40個個體骨骼化石進行研究,以科學方法測定出其中22人(其余18人無法測出)壽命是:14歲以下的15人,30歲以下的3人,40至50歲的3人,50至60歲的1人。估算其平均值(10×15+23×3+45×3+55)/22=18.6(歲)。這個結果應該是高估了,因為遠古嬰兒死亡率無疑很高,嬰兒尸體相對不容易保存,因此化石更少。無論如何,這樣估算那個時代人的平均壽命是最可靠的了。

有文字記載后,自然多了統計的方法,愈往近代數據愈可靠。有人統計歷代皇帝209人,平均只有39歲。有人說,皇帝們縱欲啊、被謀殺非正常死亡啊等等因素,不足以代表。據清史稿,清歷代皇帝一共生有103皇子(不包括皇帝),82個皇女,平均壽命皇子32歲、皇女26歲,大量死于5歲之前。其中康熙爺共有35個皇子、20個皇女,五歲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活到18歲以上的皇子只有20人、皇女8人。其余的皇子、皇女中,又大部分死于40歲左右的中年。享受最好的醫療條件,尤其是最好的營養和生活水平,清皇族的壽命也不過如此。
(作者:棒棒醫生,副主任醫師,醫學科普作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