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衛生管理部門統計,截至6月28日下午14時,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燃傷患累計524人。其中194人重傷住進加護病房。
事發原因初步判定為,在彩色派對活動中,有大量彩色粉末拋灑在空中,造成粉塵爆炸。彩粉PARTY為何會引發粉塵爆炸?為何又導致如此多的游客被灼傷呢?

下面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為什么粉塵爆炸這般恐怖?
燃燒三要素
燃燒三要素為:可燃物、到達燃點、氧氣
燃燒現象看似簡單,其實不盡然,如果認識不徹底,稍一疏忽就會帶來上面的悲劇。一堆面粉你比較難點燃,但如果工廠的生產車間到處都飄著大量面粉,則又會引起恐怖的爆炸,而粉塵爆炸,其實是一種極其劇烈的燃燒。
表面效應
粉塵爆炸的原理不難理解,我們可以從物體的表面積入手。
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方糖(或者冰糖),它前后左右上下共有6個面,也就是共6平方厘米的表面積。

假如把這個方糖一刀分成兩半,顯然,現在又比原來多出了兩個面,也就是多出了2平方厘米的面積。

假如我們不停地往下切分,那肯定就會多出很多很多的面。增加的面多了,就說明表面積增大了。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咱們以納米尺度為例,假如把剛才那塊方糖切分成無數個邊長只有1納米的小立方體,那么,表面積將從原來的6平方厘米變成6000平方米,面積竟然增加了一千萬倍!表面積增大,意味著方糖與外界(比如空氣、水等)的接觸面積增大了。所以,一塊方糖放到一杯水里面后,你不會立即從水中喝出甜味來,因為方糖跟水的接觸面積很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溶化。可假如你把剛才那塊方糖研磨成粉末,甜味立即就出來了。
同理,如果把這堆面粉鼓吹起來,使他們大量地漂浮在屋子里面,這時面粉與空氣中氧氣的接觸面積就大大增加了,只要一點兒火花,空氣中的面粉就會極為迅速地燃燒,從而發生爆炸。
綜上所述,物體的表面積如果大大增加后,就會帶來很多神奇的效應,這就是表面效應。關于表面效應,我們還可以再舉一些例子。比如,鐵塊很難點燃,但把鐵塊變成納米尺度下的鐵粉后,鐵粉不用點,因為它會自燃。
除了鐵,納米級的鋁粉也是這樣的,納米鋁粉燃燒速度極快、放熱量也非常大,所以,它常常被添加在火箭燃料里面。還有,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平時,黃金要到1064°C高溫時才會熔化,但是,當黃金被制成2納米的金粉時,熔點卻只有327°C,基本上,你點一根火柴就能把納米黃金給熔化了。
一口氣給大家說了好幾個例子,稍顯啰嗦,但初衷還是想加強大家的印象,因為面粉、棉絮及其他粉塵,每個人的家里都可能會遇到。可以說,受傷的這229位臺灣同胞,你要是事發前問他們,粉塵會爆炸嗎?我敢肯定,至少95%的人都會說:會!
但這有什么用呢,這還是沒能避免這次悲劇的發生,根本原因是,很多人還沒有從內心認識到粉塵爆炸的厲害程度。
下面的4張圖,是粉塵爆炸的實驗步驟。




下圖是彩色粉塵的爆炸效果。



下圖是2008年,美國一家糖廠,因為工廠內漂浮大量糖粉和淀粉,發生爆炸,14人死亡,36人嚴重燒傷。


可見,粉塵爆炸,離我們其實并不遠,因為各種粉塵就在我們身邊,在合適的條件下,如果我們意識不到,或意識不足,隨時都可能發生危險,請大家多加注意。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