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蘭以北的海域里,生活著一群偽虎鯨,它們是世界上最不為人類所了解的鯨類動物之一。之所以被命名為偽虎鯨,是因為它們的體型與其聲名遠播的表親虎鯨相似。全球各地溫暖的熱帶或溫帶海洋中均有偽虎鯨分布,但通常只有在它們擱淺時,人類才能一睹它們的真容。
偽虎鯨是如此“神龍見首不見尾”,以至于科學家對它們的生活方式目前還只有基本的了解。早前對夏威夷和哥斯達黎加附近偽虎鯨個體的研究已經發現,偽虎鯨是社會性動物,它們會一起游水,一起捕食,一起歡跳,這種友誼能保持很多年。
它們還會建立超越“種族”的友誼。在一項跨度達17年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數十次目擊案例,分析了新西蘭偽虎鯨的活動和互動關系。
偽虎鯨露面的時候并不多,然而就在這寥寥數十次中,它們卻常常與寬吻海豚結伴出現。而且,借助背鰭上各異的缺口,在照片中辨認出不同個體后,研究人員發現,偽虎鯨和寬吻海豚兩個物種個體之間的“友誼”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很穩定——可以持續5年多時間,在不同地點成對出現,出現地點之間可以相距650千米之遙。這項研究發表在《海洋哺乳動物科學》(Marine Mammal Science)的網絡版上。
也許偽虎鯨和寬吻海豚建立這種跨越種族的“友誼”,純粹是出于實用性。首先,這兩種動物捕食的魚類經常能夠一起找到,“海豚捕食新西蘭海鱸(kahawai),而偽虎鯨則捕捉體型大得多的王魚(kingfish),”論文的主要作者約亨?贊徹瑪(Jochen Zaeschmar)說道,他是新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的一名研究生。同時,兩個物種在一起還能合作,共同警戒和躲避捕食者。
不過,贊徹瑪也發現了偽虎鯨和寬吻海豚兩個物種之間存在社交行為的證據,例如兩只動物并排游動時,會相互觸碰。“在長達5年的觀察中,經常能夠看到兩個物種的個體間存在相互交流,這是一項重要的發現,” 賈斯汀?格雷格(Justin Gregg)說,他是海豚交流研究項目(Dolphin Communication Project)的一名研究人員。這意昧著,偽虎鯨和寬吻海豚是通過選擇,才與對方種族中的某個成員共度時光,而非只是湊和或是短暫的偶然性接觸。
偽虎鯨并不是唯一擁有不同物種朋友的生物。“比如爪哇裸胸鱔(giant moray eel)和棕斑石斑魚(coral grouper),它們的親緣關系相距甚遠,但二者之間建立了真正的互利合作關系,”格雷格說。所以,對于海洋哺乳動物之間的跨種族“友誼”,我們也不應該感到驚訝,“海洋哺乳動物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對于復雜的跨物種交流,它們同樣能夠勝任。”
(作者:賈森 ? G ? 戈德曼/Jason G. Goldman;翻譯:高瑞雪)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