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病毒可以復活嗎?

    盡管從宇宙進化的角度看,生命來源于無生命,但前提條件是必須經歷一個以億年為單位的漫長進化過程。在當代,生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從無生命的物質中自然產生。生命存在的最小單位是細胞。細胞不可能死而復生,活細胞只能從其他現存的活細胞通過繁殖作用而產生。

    在卡爾·齊默(Carl Zimmer)今年3月4日發表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描述了一種最新發現的巨型病毒: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學名:Pithovirus sibericum)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復蘇。他在報導中所用的字眼是復活和再生(revive and resurrect)。

    難道病毒可以死去活來?

    這篇報導文章的標題是“從西伯利亞冰層中,復活了一種病毒(Out of Siberian ice, a virus revived)”。在文章的正文中,齊默寫道:“從西伯利亞超過30,000年的永久凍土中,他們復活了一種病毒,一種在科學上全新的病毒”,隨后還認為“復活的病毒存在爆發流行的風險”。

    當大多數人說到病毒時,他們通常指的是能感染細胞的非常小的病毒顆粒。病毒顆粒本身是無生命的:它們由蛋白質、核酸,有時還加上脂質裝配而成;在感染細胞之前,它們什么也干不了。這就是為什么它們被稱為專性細胞內寄生物。在闊口罐病毒(Pithovirus)的情況下,感染性病毒粒子靜止地存在于冰凍的樣品中,在實驗室條件下才能感染變形蟲。

    說病毒再生或復活其實是概念錯誤,雖然關于起死回生的說法對一般公眾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在這個報導中關鍵的事實是,病毒粒子的感染性能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中保持超過30,000年。如果只是宣稱“3萬年后在西伯利亞凍土層中發現了仍具感染性的病毒”,這樣的報導很難成為引人注目的頭條新聞。作者齊默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以前就曾表示,寫給非科學家看的東西,不完全正確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可少費許多口舌。

    甚至病毒學家也常常將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相混淆。當病毒學家保羅(Paul Bieniasz)和他的實驗室報告說,他們從人類基因組中的病毒序列重新構建了具有感染性的逆轉錄病毒時,他們使用的短語是“這種死去的感染性病原體的復活”。

    病毒顆粒是無生命的,但病毒感染的細胞一定是活著的。病毒可以被看作是具有兩種狀態的生物體,一種狀態是無生命的病毒顆粒(或病毒粒子virion),另一種狀態是受它感染的細胞,該細胞才是有生命的。這個定義解決了病毒是否是活著的問題,這是經常引發最多爭議的話題。即使我們使用這個術語,使用復活或康復來描述病毒感染仍然是錯誤的,因為病毒顆粒不能再生――它們從一開始就不能獨立表現出生命的特征。

    • 發表于 2014-03-25 00:00
    • 閱讀 ( 95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