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軍”要跟誰搶食?
白宮與國會就像一對早已被5個孩子纏得焦頭爛額的怙恃,還在籌議是否要生第六胎。大人糾結的是奶粉錢,而孩子關心的是玩具和溺愛。
“僅僅讓美國在太空中據有一席之地是不敷的,我們必需擁有在太空的統治地位。”特朗普8月13日簽訂總額7000多億美元的2019年度國防支出法案,并承諾將組建“新的太空力量”。10天后,身兼新組建的國度太空委員會本家兒席的副總統彭斯再次提到,特朗普當局正鞭策相關打算,擬在2020年之前成立新兵種“太空軍”。
新設兵種從來不是小事,盡管特朗普當局將之歸結為中俄逼出來的成果,但美國先前窮數十年之功的手藝堆集,夯實了“太空軍”賴以依存的泥土。而考查美國兵種演變史可知,斥地“第六兵種”對于常在國會為經費、資本、話語權爭得面紅耳赤的兄弟兵種,必然是強烈的刺激,所以在美國國內否決成立新兵種的聲音也不弱。
一切要從暗斗期間說起。
美國的核兵器加空中優勢,包管了二戰后頭10年對蘇聯的軍事壓制。忙于戰后重建的蘇聯沒有閑錢強大空軍,只好另辟門路,點開了科技樹的另一側,鼎力成長火箭及彈道導彈手藝,以陸基匹敵空基。在蘇聯核武具備了長途投送能力之后,核壟斷金身被打破的美國,只好跟進鼎力成長導彈。1955年,美蘇均建造了可用于發射物體到太空的彈道導彈,由此拉開了太空競賽的帷幕。
太空競賽兼具手藝摸索的科學意義和證實體系體例優勝性的政治色彩。蘇聯在競賽中拔得頭籌,衛星上天、人類進入太空都由蘇聯初創。美國窮追不舍,但經常慢半拍,盡管如斯,仍憑借壯大的經濟實力和扎實的手藝根底逐漸后發先至。競賽歸競賽,理論上美蘇都有充沛的能力在外太空給對方制造威脅,反制手藝卻大大不足。
均勢帶來和平,美蘇坐下來切磋太空的和平操縱問題。1967年,經結合國經由過程的有“太空憲法”之稱的《外層空間公約》開放簽訂并生效。此中第四條限制軍事化原則劃定,不在繞地球軌道及天體外,放置或擺設核兵器或任何其他大規模撲滅性兵器,由此奠基了太空非軍事化的框架。至1970年月,美蘇太空合作漸多,太空競賽暫告休止,美蘇匹敵的重心從頭回歸了地表,而且呈現出蘇攻美守的場合排場。
進入1980年月,形勢發生巨變。蘇聯在軍備競賽中雖占優勢,但疲態盡顯。美國總統里根于1983年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星球大戰打算”,旨在鉗制蘇聯的核優勢,保障本國核力量的存活力和威懾力。
星球大戰打算包羅兩部門:一是反衛星打算,就是經由過程進犯衛星讓敵方的軍備釀成瞎子、聾子、啞巴;二是彈道導彈防御打算,經由過程天基、海基、陸基等多種沖擊兵器,針對敵方導彈從發射到運行再到落體分歧階段的物理特點進行阻擋。
汗青車輪轉了個圈,匹敵重歸太空。就在星球大戰打算提出稍早前,美國空軍還正式頒布了美國第一部太空作戰條令《軍事航天理論》,從理論和思惟上做好了太空匹敵和軍事化的籌辦。
蘇聯的俄然解體使得星球大戰打算被棄捐,美國官方給出的來由是手藝原因,但這并不代表完全止步。至少,彈道導彈防御打算一向在穩步推進,試驗從未終止,且多有當作果。而在反衛星范疇,矛與盾一體,反衛星兵器幾乎與衛星自己共生:蘇聯先發現了反衛星衛星,美國以反衛星導彈回應,但試驗成果證實,衛星被擊毀后發生的碎片造當作的太空污染更難斷根,美國轉而存眷激光、粒子束、電磁等定標的目的兵器以及航空航天飛機。而擔當蘇聯衣缽的俄羅斯經濟疲軟,研發時斷時續,在手藝上呈現了某種斷層。
太空作戰的概念不僅落其實手藝層面,更表現在組織機構上。1980年月,美國空、海、陸軍陸續組建航天司令部,以及結合航天司令部。后幾經輾轉,形當作了今日美國四大功能性一體化司令部中最主要的“計謀司令部”。
可以說,美國的星球大戰打算從未隨暗斗竣事而終止,而是步步為營,一路走來。至特朗普時,“太空軍”自力當作軍不外是順理成章、水到渠當作。
暗斗竣事后,美國的星球大戰打算名義上終止,但照常進行的部門并不算進展敏捷。這此中不乏手藝瓶頸身分,但更多仍是因為蘇聯解體后國際形勢大變,美國的計謀判定和平安政策隨之改變,緊迫感不如暗斗時。
1991年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戰后首場大戰,酣暢淋漓的打法和摧枯拉朽的戰果令宿世界驚心側目。美軍依托壯大的衛星收集而睜開的空位一體戰模式,傾覆性地刷新了人類戰爭史。這也是美軍對其衛星系統效能的初次實戰大查驗。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甚至拋開地面戰,采用更前衛的空天一體戰法,屢試不爽。2001年9·11恐襲事務發生,高峻上的現代化武裝竟未能避免本土遭襲。美國自夸本國衛星能“看清晰莫斯科紅場的車商標和非洲森林里士兵的胡茬”,卻看不到撞標的目的雙子大廈的平易近航客機。尷尬之余,美國的計謀判定一度幾乎逆轉,認為可駭本家兒義比國度挑戰更難應付。
但這種游移,很快被2001年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覆沒,實際中又有伊朗和朝鮮的核危機,美軍在反導之路上繼續疾走,甚至為此悍然退出《反彈道導彈公約》。
時候回放到1991年,伊拉克戎行的滔滔鐵流在“滅亡公路”上化為焦骸的慘烈畫面,給習慣了蘇式裝甲軍隊大縱深作戰模式的中俄兩軍帶來龐大的震撼—本來,仗還可以這樣打!1999年科索沃戰爭,更是將俄羅斯踢出了東歐原勢力規模。盡管經濟實力虧弱,但深具大國聰明的中俄兩國懷著深刻的危機感開啟了本國的軍事改革,從機構設置到計謀戰術也越來越與美軍接軌。美軍怎么個弄法,中俄也怎么個弄法,只有步伐快慢和程度凹凸的差別,但偏向明白且一致。
在這種拿來本家兒義的進修海潮中,空天一體作戰概念是主要內容。除了常規的衛星收集扶植,在反衛星反導范疇,中國迎頭追趕,2007年起多次當作功進行反衛星導彈試驗,2010年起4次進行陸基中段反導阻擋試驗。而在俄羅斯,反衛星、反導彈手藝的研發早在暗斗期間就啟動,但囿于那時手藝前提和核可駭的時代布景,其思緒是以熱核彈頭制造核爆發生的“云殺傷”為進犯手段,而非美中的傳統彈頭切確撞擊手段。若按照美式弄法,俄羅斯是大大滯后了。
顯然,衛星與彈道導彈都不是可駭分子所能裝備的,而是本家兒權國度的產品。中俄在反衛星反導手藝和太空作戰范疇的追趕,不外是兩個太空資產和航天勾當僅次于美國的本家兒權國度,在國與國競爭布景下再天然不外的應激反映。
特朗普的太空計謀方針,是鞭策美國在太空由本家兒導地位升格為本家兒宰地位,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風也很特朗普,只是將“美國優先”放到沒有本家兒權歸屬的太空空間,不免難免有些蠻橫了。
“太空軍”的組建,為1947年以來美軍初次兵種變更。這種變更在美軍傍邊總體并不受接待,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話語權變小,更意味著親身好處受損—日后在白宮和國會多了一個同盆搶食的爭寵者,甚至可能要從現有兵種的嘴里,分失落部門口糧出去。
這并很是見的老兵欺菜鳥。事實上,美軍內部各兵種之間的明槍暗箭一向沒消停過,其矛盾之久之深,略遜于近代日本陸水兵,但也不遑多讓。
美國開國時就存在陸水兵之爭。在立國的頭百余年,美國水兵不受正視,直到19宿世紀晚期,跟著美國經濟起飛,海外好處增多,國防政策由大陸防御改為兩洋防御,水兵才受到青睞,連帶“小兄弟”水兵陸戰隊的行情也水漲船高,當作為自力兵種不說,用武之地也大大拓展,不再限于跟船、守船埠等。
一戰和二戰的發生,使美軍急劇擴張,陸海兩軍迎來了野蠻發展。而水兵陸戰隊作為承平洋疆場的陸戰本家兒力,又是獨一一支不需國會核準就可供總統調遣的武裝力量,地位持續鞏固。這種均衡款式直到1947年被打破。
航空手藝作為新興尖端科技,對人類戰爭形態發生了傾覆性影響,疆場空間從傳統陸海擴展至更廣漠的空域。二戰后初期,美國陸、水兵均擁有壯大的航空兵。航空器在力量投放方面的龐大優勢,讓美國當局看到了制霸全球的快捷體例—核空襲—誰敢挑戰美國,飛機加核彈伺候!
如斯一來,航空兵存在大整合的需要性,成立自力的美國空軍被提上白宮的議程。勢浩劫違,陸軍抱著“有虧一路吃”的心態,債主導戰后之初美國軍事機構鼎新的機遇,想方設法取締水兵航空兵,兼并水兵陸戰隊。以陸軍航空兵為基干的空軍分子,天然暗示接待。
相較之下,水兵的不上不下,前有珍珠港的不勝過往,后有美軍占領德日造當作的“海上本家兒敵”消逝,似乎到了馬放南山的時辰,所以明知陸軍居心叵測,卻有口難辯。仍是時任總統杜魯門睿智,均衡各兵種間關系,決議陸水兵均不保留陸基航空兵,改撥給新當作立的空軍,但水兵的焦點戰斗力—海基航空兵和水兵陸戰隊不動。
至此,美國戎行從頭形當作陸軍、空軍為一派的“陸軍系”和水兵、水兵陸戰隊為一派的“水兵系”對立競爭的款式。
陸軍固然受挫,但其組建同一辦理戎行的國防部分的構思獲得經由過程。新建的國度軍事部名曰同一辦理各兵種,但其級別與陸、海、空軍部平級,權勢巨子不足,充其量只有協調權。“陸軍系”依托此平臺,聯手打壓水兵,鑒于水兵陸戰隊在戎行最高權力層并無一席之地,水兵現實處于以一敵二的下風。
1949年,親空軍的路易斯·約翰遜任國度軍事部長,掀起新一輪的反水兵海潮。被逼急了,水兵顧不得什么紳士風度,陰招損招齊出,倡議了美國史上聞名的“水兵大將造反”事務,手段如公開進犯約翰遜、操縱媒體打輿論戰、捕風捉影指控空軍軍購貪瀆等,紛歧而足。
有感于兵種內訌的風險,杜魯門痛心猿意馬思痛,從頭組開國防部,三大軍部集體降格為國防部轄下部分。水兵固然遭到整肅,但作為抵償,歸水兵部管轄的水兵陸戰隊在軍令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上終獲一席之地,當作為與“老邁哥”們平起平坐的第四大兵種,陸海系的實力對比變得更平衡。
兵種內斗還在持續,21宿世紀以來已經成長到連迷彩服的花色都要決心求異的境界。海岸保鑣隊附屬于河山平安部,嚴酷說來不算美軍的兵種,但它也號稱美軍第五大兵種,以吸引存眷和資本。這大要可以詮釋2017年7月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在國防授權法案表決時提出新設“太空軍”,為何起首遭到國防部長馬蒂斯否決,也可以詮釋軍方官員們的貳言。白宮與國會就像一對早已被5個孩子纏得焦頭爛額的怙恃,還在籌議是否要生第六胎。大人糾結的是奶粉錢,而孩子關心的是玩具和溺愛。
是機構兼并仍是另起爐灶?美軍內部多有會商。早在2000年,空軍發布《航空航天軍隊:捍衛21宿世紀美國》白皮書,強調空軍將由以空戰為本家兒的軍隊,改變為既可實施空戰又可進行太空作戰的“航空航天一體化”空軍。而國度平安太空辦理與組織評估委員會于2001年建議,在陸、海、空全軍之外,成立自力的太空作戰軍隊。特朗普沒讓空軍遂愿,選擇了后一種模式。
盡管規模尚未確定,但高精尖科技集中的特點,決議了“太空軍”必心猿意馬是性價比最貴的兵種,少不得經費資本方面的傾斜。而最敏感的仍是人員和權力的朋分。陸海空全軍都有本身的太空司令部和一批太空作戰力量,這種力量分離的場合排場恰好是兵種間權力擴張和互不信賴的產品,但因之帶來的反復扶植、當作本高企等短處,對國度晦氣。所以,商人身世的特朗普天然更愿意選擇“整合力量、降低當作本”的自力當作軍選項。
按照建軍方案,美國“太空軍”不會從零起頭,而是由先前存在的部分構成。這意味著要把陸海空全軍的太空作戰力量抽離失落。相較而言,空軍損掉最大,陸軍其次,水兵最小。
1947年,陸軍和水兵被空軍“搶食”;現在風水輪流轉,終于輪到了空軍。
作者:趙博淵
來歷:《看宿世界》2018年第19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