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叨叨叨
日前,主持人何炅在其微博中描述了一段自己與多媽孫莉的日常對話,“多媽說多多現在長太快了,經常腿疼,說這個叫‘生長痛’。”何炅表示自己聽到這件事“很難過”,并自黑道:“我從來沒痛過,好心痛。”

不少網友隨即留言安慰何炅:“你才四歲不著急!”,“我經常腿疼也沒長高”,“別心痛,多多他爸也沒經歷過這種痛”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默默地心疼起何老師?究竟何老師一輩子沒體會過的“痛”是一種什么痛?
疼痛和生長無關,多是運動所致
生長痛多見3歲以上的孩子,5-6歲的孩子比較多見。這些孩子發作時表現為單腿或雙腿感到十分疲勞或隱隱作痛,重者則表現疼痛劇烈。每次發作的時間不長,少則幾秒,多則幾個小時。這種痛可能在晚間毫無征兆地來到,表現為關節周圍疼痛,疼痛過后一切正常。可能是一天玩耍、運動量累積后產生的廢物沒有得到釋放,通常休息即可緩解的一種現象。生長痛并非疾病,而是兒童生長發育期間常見的生理現象。
三個特征,辨別生長痛
1.時間
生長痛一般在夜間發生,雖然來得悄無聲息,但一般在半小時內就能緩解。如果持續時間長,例如痛了一夜,那父母就要留心。
2.頻率
生長痛不會每天都發生,一個月可能會出現三四次。如果孩子頻繁晚間膝蓋疼痛,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父母也要引起重視。
3.局部癥狀
生長痛屬于肌肉性疼痛,酸痛居多。有些癥狀輕的孩子,可能只會感到“酸”,而不會感覺“痛”。而且,這種酸痛并不會出現類似“紅、腫、熱、痛”的局部反應。如出現局部反應,父母也不要忽視。

充分休息,生長痛可自行緩解
這種疼痛無需治療,通常疼痛發作后半小時就能緩解。一般來說,孩子第二天早上醒來后就不會再喊腿疼了。上學以后,孩子“生長痛”的情況就會減少,因為坐在教室里的時間增加,運動時間及運動量相應減少。
千萬別亂吃止疼片
有的家長心疼孩子,看見孩子喊疼,就想著要不要吃點止痛藥。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生長痛是正常現象,不需要采取特別的措施。可以給孩子吃點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能起到營養神經,緩解神經牽拉疼痛的作用,但作用并不大。給孩子吃止痛片一般沒必要,是藥三分毒,藥物劑量不了解就不要隨便亂用,況且,這種疼痛遠沒到需要吃止痛藥的地步。
若確實有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鈣,可適當補充鈣劑,但對緩解生長痛意義不大,因為痛的原因不在骨頭,而在軟組織疲勞。
緩解生長痛有5妙招
轉移注意力
白天孩子都在玩耍,即便有一些酸痛也感受不到。到了晚上,安靜下來了,酸痛的感覺便強烈一些。這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做會兒游戲、看會卡通片來分散注意力。孩子沒那么專注于酸痛感,也就更容易緩解。
局部熱敷、按摩
對于一些疼痛比較明顯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按摩、熱敷的方法,緩解孩子緊張的情緒,從而減輕疼痛感。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
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孩子的活動,但是如果疼痛比較嚴重時,就要讓孩子多休息,不要進行劇烈活動,讓身體得到放松。
補充營養素
應該讓孩子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雞蛋,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獼猴桃、柑柚等。
淋浴或泡溫水
如果發現孩子某一天活動量較大,睡覺前可以進行淋浴,比平時時間稍多一會兒,或者在洗澡盆裝入溫水,讓孩子多泡一會。

這些疾病也常常被父母誤認為是“生長痛”
“生長痛”的發生,多半是斷斷續續的,如果孩子的疼痛是持續性的,就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的,以下幾種疾病就最容易被誤認為“生長痛”。
骨折
由于孩子的活動量大,骨骼的發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就會造成骨折。
惡性骨瘤
其發生原因,可能和遺傳、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癥刺激等因素有關。
兒童白血病
它之所以被誤判為生長痛,是因為骨髓膨脹,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是膝蓋的下方最為明顯。
青少年關節炎
青少年關節炎容易被誤判為生長痛,是因為觸壓關節時患者會感到疼痛;雖然肌肉疼痛才是生長痛的典型癥狀,但年幼的孩子分辨不出肌肉疼痛和關節疼痛的差別。
因此,如果孩子出現無法緩解或不能處理的疼痛,最好的做法還是帶孩子去專業的醫院檢查一下,以免誤診或耽誤病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