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閱手機各大信息平臺軟件,發現有一種食品被大家推上了日常討論話題的風口浪尖,那就是現在不太常見而過去可能經常食用的一種油脂——豬油。

關于豬油的褒貶大家也是眾說紛紜,往往都是一邊倒的態度,甚至干脆有人站出來高呼宣傳,為“含冤多年”的豬油“洗白”,畢竟在一般傳統觀念中,肥肉和豬油總是和肥胖、高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這樣的字眼緊密相連,許多中老年人更是將之列為“禁品”。我近日看過一篇文章,文中充分肯定了豬油的營養價值,教育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不該忽視豬油的存在,倡導大家多吃。其實這已經讓豬油冠上了多多益善的美譽稱號,從網友評論來看,似乎“洗腦”成功,這篇文章顯然已經征服了絕大多數的網友。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到底該不該增加豬油的攝入呢?或者說豬油到底是壞是好呢?今天就來好好剖析一下:
其實,肥肉和豬油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眾所周知,飽和脂肪酸對人體血管具有損害作用,含有高膽固醇的動物油脂也不利于血脂健康,于血脂異常的人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可是肥肉、豬油這類的動物油脂難道真的就是一無是處嗎?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來說,其實還真不是這樣。動物油脂還含有一種“花生四烯酸”的物質,它可降低血脂,并與植物油中的亞油酸、亞麻酸合成具有多種重要生理功能的“前列腺素”。此外肥肉中含有 2 2 種雙碳多烯酸等長鏈不飽和脂肪酸,與人體神經系及大腦組織的生長發育息息相關,它還有防止膽固醇堆積、血小板凝聚的特異功能 。而這些物質的作用,都是植物油所欠缺或者不能直接替代的。

講到這里,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豬油可以放心食用了,今天再次為豬油“洗白”成功,其實則不然。我想說的是,盡管肥肉、豬油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但是更不應該忽視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所帶給人體的損傷。
像肥肉、五花肉這類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品是可以食用的,但絕不是多多益善。因為飽和脂肪酸對于我們身體來說是需要的,但是要有度要有限制。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高,人們日常生活中獲取飽和脂肪酸的途徑非常多,像日常炒菜中的五花肉、燒烤時的大串五花肉、涮火鍋時的肥牛肥羊、炸脆的雞皮鴨皮、涼拌豬皮等都是我們獲取飽和脂肪酸的生活來源,想必上述這些食物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上回吧?而且大眾的口味普遍也有傾向于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趨勢,所以說我們生活中并不缺乏飽和脂肪酸(個別貧困地區除外),或者說并不缺乏動物性油脂。總而言之,不提倡食用豬油等動物性油脂,而那種用豬油來代替植物油用作日常烹飪的做法更是非常錯誤的。《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中指出:與2002年相比,動物油攝入量及所占總食用油比例減少,植物油增加。這顯然對大眾健康來說是一個有益的趨勢。

總之,肥肉、豬油中的有益作用我們承認并不抹殺,也是可以食用的,可一定不要過多攝入,過多食用帶給人體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所以,從健康角度來講還是建議多選擇瘦肉為主的“吃肉方針”。此外,還需強調一點:我們日常烹飪用油還是要選擇植物油,豬油絕非最佳選擇,相反我們應該對其敬而遠之。
如果說,今天非要給豬油區以好壞之分的話,在文章結尾這個緊要關頭,我想它會對我說:“給我個機會,我想做個好人”。而我也只能說:“還是留給大家來評判吧,看你們讓不讓它做個好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