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戰日是每年11月11日慶祝的節日,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武裝部隊在世界各地服役。這一傳統起源于英國,盡管加拿大、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參加了這一節日。在美國,這個節日被稱為退伍軍人節,后來演變成...
停戰日是每年11月11日慶祝的節日,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武裝部隊在世界各地服役。這一傳統起源于英國,盡管加拿大、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參加了這一節日。在美國,這個節日被稱為退伍軍人節,后來演變成一個紀念參加過美國戰爭的士兵的廣泛紀念日。

于1919年6月28日在法國凡爾賽皇宮簽署,《凡爾賽條約》于當年11月11日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1918年11月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人數在當時被稱為"偉大的戰爭"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數字。在鄉村叛亂的威脅下,德國軍隊尋求與盟軍舉行會議,以敲定一項和平條約,即《停戰協定》。眾所周知,該條約于11月11日上午11時生效,這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性區別,即在11月11日的最后一刻被批準。停戰協議結束了西線的戰斗,1919年凡爾賽條約將確認這一協議。

美國的傳統可追溯到1919年,當時被稱為停戰日,退伍軍人節是為了紀念所有在軍隊服役的人,通常以參觀過去戰爭中服役人員的墳墓為標志。
第二年設立一個全國性節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宣布11月11日為"停戰日",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以紀念在戰爭中保衛英格蘭的人。銀行、學校和大多數公共機構都被規定關閉,以紀念這一天當時,世界上從未見過像歐洲這樣毀滅性的戰爭。世界上大約有4000萬公民在戰爭中喪生,其中許多人死于戰爭,更多的人死于疾病和惡劣的條件。最初的停戰日是歐洲多年來第一個希望的曙光,值得紀念作為人類偉大的勝利。
參戰的其他國家很快效仿英國的做法,建立了自己類似的國定假日。大多數最初的盟軍都以某種形式慶祝停戰日。
不同國家在這一天到來時有不同的傳統慶祝和紀念這一天,但通常的活動包括參觀戰爭中陣亡士兵的墳墓和舉行游行、音樂會,許多國家也有在停戰日佩戴紅罌粟花或用這些花裝飾墳墓的傳統。這種紀念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蘭士兵、退伍軍人約翰·麥克雷(John McCrae)寫的一首關于戰爭的著名詩《在佛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中這首詩提到士兵墳墓上長滿了罌粟花,這首詩成了戰爭中最著名的紀念物之一。甚至在今天,有些人把停戰日稱為罌粟花日,許多人戴著一枚插著真花或人造花的別針。
多年來,停戰日的傳統隨著世界的發展而發展壯大經歷了更多的戰爭。二戰后,美國將其官方節日改名為退伍軍人節,以涵蓋所有戰爭的退伍軍人。退伍軍人節與每年5月舉行的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相對應在聯合王國,許多原本屬于停戰紀念日的傳統現在都在每年11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的紀念日慶祝。

停戰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