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感知指數(CPI)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根據公眾對政府腐敗的觀察對各國進行排名。數據來源于多個不同來源,然后由透明國際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進行匯編和解釋。數百個國家,雖然不是全部,每年用一到十個數字進行...
腐敗感知指數(CPI)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根據公眾對政府腐敗的觀察對各國進行排名。數據來源于多個不同來源,然后由透明國際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進行匯編和解釋。數百個國家,雖然不是全部,每年用一到十個數字進行排名,以顯示該國的腐敗程度或廉潔程度。透明國際通常使用該指數來提高人們對腐敗的認識,盡管由于數據的編制方式和排名體系本身,很多人認為它沒有什么社會價值。

,一個政府被視為腐敗的原因有很多。
根據腐敗感知指數,一個政府可以有多種原因被視為腐敗。一般來說,任何接受賄賂、貪污的公職人員,或者以任何方式利用其權力謀取私利都被視為腐敗,使政府本身腐敗,無論整個實體是否支持這些行為。通常,一個國家為防止腐敗而制定的法律或法規的數量也被納入腐敗認知指數排名中。
透明國際是一個全球性的組織,主要使用由被認為有信譽的外部機構或組織進行的調查和評估。調查通常包括關于公眾對政府可信度的看法的問題。這些信息是再加上一些評估,以確定一個政府的透明度有多高,以及它對待腐敗問題的態度有多嚴肅在大多數情況下,被曝光的腐敗事件并沒有被納入某個國家的排名中。這是因為有關新聞、言論自由和公民獲取信息的法律因地區而異。
自2011年起,透明國際要求三個獨立的來源一個國家可獲得的信息,以便將其納入排名。每年編制一次,納入腐敗感知指數的國家每年都會因可用信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盡管報告每年都會生成,一個國家的排名通常無法與前幾年相比,以表明實際腐敗是否有所變化,只有公眾對腐敗的看法才能比較。
每個國家的腐敗感指數都采用1到10的等級,1表示公眾認為政府腐敗嚴重,10表示政府"高度廉潔","或者根本不腐敗。當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供分配排名時,一個國家的腐敗感知指數將為零或完全不受影響。
該指數的主要目的是讓全球認識到政府腐敗問題。盡管如此,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除了提高認識外,該指數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因為過去的排名每年都會發生變化,消除了將一個國家的排名與過去的排名相比較的可能性,甚至這兩個國家也可以相互比較,這一制度本身也有點爭議,因為腐敗感知指數沒有提供任何一個國家或全球社會可以用來減少特定國家腐敗的任何可操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