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迪南德·埃曼紐爾·埃德拉林·馬科斯生于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去世。1966年,他被選為菲律賓總統,1986年在一場大規模的、但沒有流血的革命中被趕下臺。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John Paul II)對菲律賓的訪問促使費迪...
費迪南德·埃曼紐爾·埃德拉林·馬科斯生于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去世。1966年,他被選為菲律賓總統,1986年在一場大規模的、但沒有流血的革命中被趕下臺。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John Paul II)對菲律賓的訪問促使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解除戒嚴。
作為一名年輕的法律專業學生,馬科斯因謀殺朱利奧·納倫達桑(Julio Nalundan)而被捕并被定罪。在他被監禁期間,他參加了1938年菲律賓律師考試,并獲得了該考試歷史上最高的分數之一。隨后,他向最高法院上訴并勝訴。

,菲律賓前第一夫人,費迪南德·馬科斯的妻子。
馬科斯和當時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菲律賓軍隊召喚參戰。他裝扮成一名情報官員,隨后參加了巴丹島的死亡游行,成千上萬的菲律賓人和美國人在那里士兵們,其中一些已經患有瘧疾或其他受傷,被迫忍受了一個危險的30英里(42公里)的徒步旅行,他們沒有得到食物和水,并受到嚴重虐待。
馬科斯經常聲稱自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游擊隊領導人之一,講述了許多反對敵人的英雄事跡。然而,批評家們聲稱這些故事都是捏造的。不管是什么情況,馬科斯在戰后不久就開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政治生涯。他當選為國會議員,并很快進入了參議院。當了四年參議員之后,他升任總統
根據大多數人的說法,馬科斯的第一任國家元首任期并不壞。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財政穩定了,外交政策也有了保障。因此,根據馬科斯的表現,他再次當選連任。
,有人說,大規模選舉超支是由于馬科斯賄選和其他選舉舞弊活動,導致通貨膨脹率上升和菲律賓比索貶值。自然災害接連襲擊該國,聲稱裙帶關系、貪污腐敗,一批激進的學生開始呼吁改革。菲律賓共產黨重新出現。當時的氣氛受到沖擊,總統以武力回應。學生集會被催淚瓦斯襲擊,1972年宣布戒嚴。
,這項法案持續了九年多,實際上中止了人身保護令,這意味著"顛覆者"或任何公開反對政府的人,現在可以在沒有任何正當程序的情況下被常規地逮捕和拘留,就連政敵都被關進了拘留所。酷刑、強奸和其他形式的虐待事件也層出不窮。媒體成了政府嚴格控制的媒體,選舉只不過是鬧劇。
1981年,馬科斯正式解除戒嚴,在一定程度上是為教皇約翰保羅二世(John Paul II)到訪該國做準備。然而,這被反對派視為表面行為,因為一切都沒有真正改變。兩年后,馬科斯的政敵,小貝尼尼奧·阿基諾在馬尼拉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上遇刺身亡。兩百萬菲律賓人參加了為這位已故政治家舉行的集體葬禮,以示對他的支持這起謀殺案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馬科斯政權垮臺的催化劑。
1986年,馬科斯終于被數百萬菲律賓人參與的一場不流血的革命趕下臺。從學生到修女、牧師,各行各業的人在街上擠了四天,要求馬科斯辭職。在這期間在此期間,政府信任的盟友開始有計劃地叛逃,被召來"控制人群"的士兵拒絕開火,費迪南德·馬科斯和他的家人為了安全被迫逃到夏威夷,在獲得美國政府的安全通行權后,總統府被憤怒的暴徒洗劫一空。馬科斯夫婦后來被指控挪用公款。
費迪南德·馬科斯于1989年9月28日在檀香山死于腎、心臟和肺病。即使在執政期間,他的健康狀況也很差,從理論上說,他政權垮臺所造成的壓力極大地促成了他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