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是一個中東小國,面積約4000平方英里(10400平方公里),比美國康涅狄格州還小。該國毗鄰地中海,北部和東部都被敘利亞包圍,南部與以色列接壤。 黎巴嫩與地中海、敘利亞和以色列接壤。 ,該地區由腓尼基人居住。從公元前270...
黎巴嫩是一個中東小國,面積約4000平方英里(10400平方公里),比美國康涅狄格州還小。該國毗鄰地中海,北部和東部都被敘利亞包圍,南部與以色列接壤。

黎巴嫩與地中海、敘利亞和以色列接壤。
,該地區由腓尼基人居住。從公元前2700年到公元前450年,這些人在地中海水域游弋,建立了強大的遠洋文明。最終波斯人,然后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這個地區,在接下來的兩千年里,黎巴嫩的歷史是一個征服和起義的歷史。

阿以戰爭后,巴勒斯坦激進難民前往黎巴嫩襲擊以色列。
黎巴嫩是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人們常說它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盡管在那個世紀的后半段,這個國家也是最早接受伊斯蘭教的國家之一,先知穆罕默德死后不久,在十字軍東征期間,這里成為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多次戰斗的場所,形成耶路撒冷王國的一部分,最終被埃及馬穆魯克重新奪回。后來,這個地區被奧斯曼人控制,他們將在多個動蕩時期保持控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帝國崩潰。

2014年,黎巴嫩是一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
在戰后的行政時期,法國控制了這個國家,劃定官方邊界,將該地區與敘利亞周邊地區分開。正是在這個時候,建立一個試圖代表不同宗教團體的政府體系的做法開始了。最初,該國總統必須是基督徒,而總理則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黎巴嫩獲得了獨立,盡管軍隊一直待到戰爭結束。
20世紀60年代,黎巴嫩經歷了一個平靜和巨大的增長期。資金從周邊海灣國家涌入黎巴嫩,充盈著石油財富。由于龐大的銀行和穩定,黎巴嫩有時被稱為中東的瑞士。由于美麗的海灘、隨財富而生的豪華住宿和相對穩定,它常被稱為中東的巴黎,吸引了大量游客。
這一繁榮時期從1966年開始結束,當黎巴嫩最大的銀行倒閉時。一年后,阿以戰爭引發了大量巴勒斯坦難民的涌入。這不僅給國家的基礎設施造成了壓力,而且這些難民中的一些人采取的軍事行動也激起了以色列的報復,這場戰爭開始對黎巴嫩南部進行大規模轟炸。就在這場戰爭開始平息之際,基督教和穆斯林之間的爭論開始激化。1975年,敘利亞、以色列和巴解組織進一步加劇了這場戰爭,一切都演變成了內戰。這場戰爭將持續到1990年,索賠超過100人,在這段時間里,敘利亞派遣了大量的軍隊,他們一直駐扎在該國直到2005年以色列還控制了該國很大一部分地區,聲稱出于安全考慮,直到2000年大規模撤軍。
2005年,所謂的"雪松革命"(以黎巴嫩國旗上的雪松樹命名)發生在總理遇刺后,許多人認為這次暗殺與敘利亞有關,這場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對敘利亞存在的反應。到4月26日,據報道,敘利亞軍隊已全部撤離該國。
盡管過去三十年來黎巴嫩仍飽受戰亂蹂躪,但它正在開始恢復。基礎設施已經重建,旅游業和外國投資也在增加,該國很快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盡管如此,自2006年以色列真主黨沖突以來,安全局勢依然緊張,強烈建議任何計劃旅行的人向政府咨詢安全建議。這些天來,乘坐飛機很容易,每天都有許多主要航班抵達貝魯特航空公司。一旦到了那里,這個國家提供了很多東西。古老的遺跡和數千年前的活城市是絕佳的目的地,還有各種滑雪勝地、海灘和貝魯特令人驚嘆的夜生活。

黎巴嫩是一個中東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