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發生顯著變化時,就會出現超極化現象,導致跨膜電位增大,特別是跨膜電位值變為負值,這意味著細胞膜內部的電荷比膜外的電荷更負。這一過程在神經科學中很常見,因為神經元通過涉及電位變化的過程被激活。...
當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發生顯著變化時,就會出現超極化現象,導致跨膜電位增大,特別是跨膜電位值變為負值,這意味著細胞膜內部的電荷比膜外的電荷更負。這一過程在神經科學中很常見,因為神經元通過涉及電位變化的過程被激活。與超極化相反的是去極化,即細胞電位變得更加積極,這意味著細胞膜內的負電荷明顯較少。

當穿過細胞膜的電位值變得更負時,就會出現超極化電化學過程通常是導致細胞膜發生超極化的原因,膜的不同側面上的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可以引起電位的跨越膜。一般來說,當電位達到某一點時,某些生物過程就會啟動,例如神經元的放電。在這一點之后,細胞膜趨向于恢復其靜止電位,或在任何刺激引起電化學事件發生之前的電位。在神經元中,這個過程是持續不斷的;刺激使細胞膜上發生極化,當極化程度超過某個閾值時,神經元就會啟動并恢復到靜息電位超極化是指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發生顯著變化,從而導致跨膜電位增大在其電位超過某個閾值之前不要開火。當達到閾值時,電位急劇增加,使神經元向身體其他部位發出電信號。在電位達到峰值后出現超極化;電化學電位短暫地變為負值,下降到靜息電位以下,然后再回到靜息電位。通常,這一階段的超極化只持續很短的一秒。超極化和跨膜電位通常涉及離子中電子的轉移。離子是一個原子,它既有正的,也有正的負電荷。鉀離子和氯離子通常與電化學電位有關;它們的相對濃度決定了細胞電化學電位的大小。在靜息期,鉀離子位于細胞膜內;當受到刺激時,鉀離子會沖出,氯離子呈負離子有時鈉離子和鈣離子也會在細胞膜上產生電化學細胞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