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大廈大火被用作納粹的借口在1933年的德國政府中,國會大廈是德國議會。議會在位于柏林的一座被稱為"國會大廈"的中央大樓開會。1933年2月27日,不是希特勒被任命為總理后很久,大樓在深夜發生火災。消防部門接到電話后迅速作出反應,但火勢失控,燒毀了大樓,使其變得毫無用處。在大樓里發現了一名荷蘭人馬力努斯·范德盧布,他驕傲地宣稱,他把縱火作為一種政治行為嫌疑犯的共產主義從屬關系使一些人得出結論,這場火災實際上是共產黨的陰謀,是接管德國的一個策略的一部分。納粹把這一點轉化為他們的優勢,推動更多的納粹分子當選為國會議員,認為只有他們才能保護德國。這反過來導致了授權法案的通過這項法案允許德國政府在沒有國會同意或參與的情況下通過法律。在國會大廈失火后,希特勒立即推動通過國會大廈火災法令,這項法令嚴重限制了公民自由對于德國人民來說,這項法令本應是保護德國免受外部威脅的臨時措施,但它也恰好輕而易舉地消除了對納粹黨的反對,為希特勒控制德國政府創造了條件國會大廈大火的起因仍在爭論中。馬林努斯·范德魯比很可能確實縱火了,但他可能是獨自一人干的,而不是與共產主義者勾結。也有可能是其他人縱火,他獲得了榮譽,特別是納粹縱火陷害了他。如果沒有納粹的參與,國會大廈的火災肯定是在他們方便的時候發生的,如果他們是的話,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行為,對德國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納粹黨利用國會大廈的炮火為自己謀利,認為只有他們才能保護德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