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染色質是一種緊密盤繞的染色體材料,攜帶基因,在遺傳上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惰性的。它有兩種形式:組成性異染色質和兼性異染色質。構成性異染色質被認為在形式和功能上都是固定的,并且存在于1、9、16和Y染色體上,或者典...
異染色質是一種緊密盤繞的染色體材料,攜帶基因,在遺傳上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惰性的。它有兩種形式:組成性異染色質和兼性異染色質。構成性異染色質被認為在形式和功能上都是固定的,并且存在于1、9、16和Y染色體上,或者典型的位置如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兼性異染色質可以轉變為正常的常染色體狀態,它包含了人體內大量的遺傳活性物質,異染色質可能與衰老過程有直接關系。異染色質通常會抑制自身或附近染色質區域遺傳信息的轉錄,而這種對基因表達的影響被稱為位置效應雜色。異染色質的形成阻礙基因表達的原因在研究中被縮小為三個原因之一:異染色質蛋白通過抑制其基因表達能力而影響附近正常染色質區域,或者,它也可以存在于通常被排除在外的區域,例如色心。第三種抑制方法不適用于人類的基因編碼,而是一種限制某些昆蟲基因表達的因素,這些昆蟲已經被研究過了,著絲粒異染色質是染色體的一種保護性特征,它在所有真核生物物種中都存在,包括酵母和除細菌、一些藍綠藻和其他原始生物以外的其他生命形式在哺乳動物中,異染色質集中在著絲粒或染色體的中央結構中,兩個染色單體在一起形成一個X形。它也位于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端粒或染色體片段的末端。在著絲粒位置,異染色質是衛星DNA的一種形式,是一系列短而重復的核苷酸序列。通常情況下,衛星DNA不參與轉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它也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易變的DNA形式,容易致癌,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著絲粒異染色質是染色體的一種穩定的保護性特征,它作為著絲粒的結合介質,起著主要的結構或結構作用,染色體著絲粒是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纖維附著在染色體著絲粒兩側的位置。體內異染色質的存在可能與衰老過程有直接關系。曾有人認為,這種染色體物質的位置是在細胞分裂早期形成的Geron公司的研究表明,隨著有機體年齡的增長,濃度會下降,這在酵母和小鼠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到,異染色質抑制基因表達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隨著這些區域基因表達的增加,可能導致與衰老相關的突變和退行性疾病
-
發表于 2020-09-07 10:19
- 閱讀 ( 3780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