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擇原理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即我們生活在一個允許我們存在的宇宙中。如果宇宙是以其他方式存在的,我們將不存在,因此無法進行任何觀測。自從理論物理學家布蘭登·卡特于1973年提出這一理論以來,人擇原理逐漸在物理學和哲學...
人擇原理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即我們生活在一個允許我們存在的宇宙中。如果宇宙是以其他方式存在的,我們將不存在,因此無法進行任何觀測。自從理論物理學家布蘭登·卡特于1973年提出這一理論以來,人擇原理逐漸在物理學和哲學界流行起來,為一些其他非常令人費解的巧合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釋。例如,為什么某些物理常數會如此奇怪地微調?雖然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超自然創造者的證據,但唯物主義者只是觀察到,如果這是任何其他方式,我們就不會在這里。

人擇原理指出,宇宙必須是人類存在的方式。由于量子力學的多個世界的解釋,許多物理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可能是無限多個,或宇宙的超集,有時被稱為"多元宇宙"。雖然我們對產生這種宇宙的基本過程一無所知,但它可能是隨機的,導致宇宙具有各種不同的大小、年齡、密度,維度和基本物理定律。考慮到大量隨機產生的宇宙,似乎許多宇宙都對脆弱的存在持敵對態度,一種稱為生命的物質的自我永存的安排。即使是一個較小的子集也會包括智慧的觀察者。如果意識只是由一部分智能的子集所展示,那么甚至可能存在著由無意識智能所組成的宇宙,或是在心靈哲學中被稱為"僵尸"的假想實體,這些令人著迷的思想路線都是從認識到人擇原理的深遠影響而來的人類的推理已經被應用于從超弦理論(建立統一的量子引力理論的努力)到預測人類的未來的各個領域;對宇宙命運的猜測。人擇原理的使用因其在不同領域的歸納過程中具有近乎怪異的能力而受到批評。而且,由于它是如此新穎和不尋常,批評家們聲稱這一原理在某些領域被過度擴展了。例如,在《人擇宇宙學原理》一書中,約翰·巴羅和弗蘭克·蒂普勒提出了一個"最終的人擇原則",即一旦宇宙中有智慧的生命出現,它就永遠不會消亡。對這一原則的如此大膽的擴展在某些思想家中引起了懷疑。其他人則認為它太寬泛了做出有用的、可測試的、具體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