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28日上午,當"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73秒后在大西洋上空爆炸時,發生了"挑戰者"號的災難,這次災難使航天飛機的發射暫停了32個月,并成立了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在內的羅杰斯委員會,以調查這一悲慘事件的...
1986年1月28日上午,當"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73秒后在大西洋上空爆炸時,發生了"挑戰者"號的災難,這次災難使航天飛機的發射暫停了32個月,并成立了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在內的羅杰斯委員會,以調查這一悲慘事件的原因;他的遺體被埋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挑戰者紀念館。經過調查,羅杰斯委員會發現,"挑戰者"號的災難是由固體火箭助推器上的O形密封圈在升空時失效造成的。這造成了一個缺口,使得助推器內部的可燃物質撞擊相鄰的更大的外部燃料箱,導致結構故障。固體助推器也與航天飛機分離。這擾亂了飛行器的氣動平衡,導致它解體。飛船的各個部分都承受了高達20克的加速度系數,遠遠超過了設計極限。在如此高的速度下,這是非常快和致命的。之后廣泛的搜查,航天飛機的許多部件都是從海底找到的。一些機組人員的遺體被埋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挑戰者紀念館。

挑戰者號的災難是由一個O形密封圈失效引起的。
挑戰者號的災難是太空飛行固有危險的一個案例研究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飛船在返回時解體,又有7名宇航員喪生,這表明航天飛機有不止一種災難性的故障模式羅杰斯委員會發現,美國宇航局的組織文化是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早在9年前的1977年,美國宇航局的管理人員就意識到了O型環的一個弱點,但一直未能解決。這些弱點是由外部承包商在O型環上設計的易受溫度影響的設計造成的,莫頓·蒂奧科爾。發射是在一個特別寒冷的夜晚之后進行的,在這個夜晚,坦克上積冰,導致O型環下降到最低工作溫度以下。即使在發射后幾秒鐘,O型環的故障已經讓過熱的氣體從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側面逸出。發射后一分鐘多一點,它導致了不正常的羽流和一連串的效應,導致了"挑戰者"號的毀滅。"挑戰者"號災難是太空飛行固有危險的一個案例研究。
-
發表于 2020-09-08 01:56
- 閱讀 ( 1055 )
- 分類:科學教育